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近7成中央部门未公布三公经费 专家称因畏惧曝光

2011-07-19 08:53:00     作者: 周锐    来源: 中新社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三公 账单 中央部门 三公经费 因公出国
[提要]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要求,在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央财政决算后,中央部门要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同时公开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  对于“三公经费公开”近来引发的热议,舒可心表示,这绝对是一个好事,说明中国民众的公民意识正在觉醒。

  中新社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周锐)离中国国务院规定的时限已过去半个月有余,但近7成需要公布“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至今仍未晒出“账单”,引来各界质疑之声。

  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舒可心1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这些部门来说,“三公账单”应该是“今天要求公布,明天就能拿出来”,他们之所以“躲闪”,最大的可能就是畏惧将“难言之隐”暴露在阳光之下。舒可心强调,公开透明是解决腐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来围绕着“三公经费”的各种讨论,料将让相关部门今后在“三公花销”上“检点”许多。

  “因公出国”、“公务车”和“公款招待”被中国民众俗称为“三公消费”。在老百姓眼中,这些项目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猫腻”。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要求,在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央财政决算后,中央部门要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同时公开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

  科技部4月率先响应,在财政拨款指出说明中以文字形式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成为第一个公开“三公经费”的国家部委。但这一事件随后的进展却并不如人意。

  首先是进度缓慢。目前中央规定的公布时限已过去半月有余,但98家单位中有近7成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其次是语焉不详。和审计署公布“账单”的精细度相比,其他部门披露的“三公”数字稍显粗略。此外,一些部门在临近周末时公布“账单”做法,也被批评为意图“蒙混过关”。

  在这种局面下,敢于晒出“账单”的部门就获得了不少加分。在已公布数据的部门中,中国科学院的因公出国费和公务接待费均高居首位,但其对相关开销的解释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理解。“正当用钱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该买科学仪器的钱被拿去买了领导的数码相机,那就肯定不行。”

  对于“三公经费公开”近来引发的热议,舒可心表示,这绝对是一个好事,说明中国民众的公民意识正在觉醒。他指出,官方只要坚持把公开透明的道路走下去,人民监督就能在网民一次次的“围观”中得以实现,从而让“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舒可心表示,在“公不公开”的问题得到解决后,“真不真实”与“合不合理”也值得考量。舒可心表示,无论是和历史纵向比,还是其他发达国家对照,中国的公务员比例均处于高位。“三公经费”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好钢应用在刀刃上。未来,中国在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政府效率上也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见习编辑郑志侠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