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7 16:11:00 我要评论
周琳、俞丽虹、穆玲婷 来源: 新华网新华调查:达芬奇造假事件余波未平
高端家具行业整体面临信任危机
新华网上海7月27日电(周琳、俞丽虹、穆玲婷)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尚未平息,但其后续影响却日益凸显,高端家具整体行业因此面临严峻的信任危机。不少目标市场与达芬奇相近的洋品牌,更是订单骤降,销售停滞。专家认为,重建消费者对高端家具的信任,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任重道远。
洋品牌订单受牵连 国产品牌忙撇清
“达芬奇被曝光之后,除了一些对我们品牌非常熟悉的客户,几乎所有准备签单的客户都停止下单了。”法国罗奇堡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周宇峰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据介绍,诞生于1896年的法国罗奇堡家居,一直以高端和国际化作为定位标准,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上海、北京等地拥有5家专卖店,具有一定的品牌认知度。虽然有着纯正的舶来“血统”,但由于其与披着“洋皮”的达芬奇堪称异曲同工,一张双人床在中国的售价为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价位同样不菲,首当其冲地受到株连。
周宇峰说,达芬奇事件后,有很多消费者在网络上对罗奇堡产生质疑,“说我们是法国品牌,却在罗马尼亚生产的,转移了生产地”;很多已经下单的客户纷纷到展厅或电话询问是否真的是欧洲原产的,一些本来已经下了订单准备付款的客户也暂停付款……
这样的尴尬,让周宇峰不得不走到前台。20日,他代表集团公开发布声明,罗奇堡家具100%在欧盟生产,主要产地包括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等欧盟国家,且一直将质量和设计创意作为关注的核心,试图通过声明挽回一部分的消费者信心。
记者走访了来自意大利的NATUZZI、来自澳洲的Calia等家具品牌专卖店,销售人员均表示,近期,很多消费者都要求查看原产地证明或其他材料以确保产品“血统”,销量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以前产地证明是放在公司的,现在公司已经将授权书和产地证明都发到门店了。”
与洋品牌忙着发声明亮身份不同,很多以前号称是“洋品牌”的家具却纷纷撇清洋味,开始宣称自己的“国产血统”。
记者走访上海的一些家居卖场时发现,一些名字很“洋气”的品牌对自己的原产地表述更加谨慎了,很多门店上标注了“来自美国”“源于法国”“意大利设计”说明的品牌,都在自己产品的标签上注明了“产地北京”等字样。在宜山路的一家高档家具专卖店里,销售人员指着一个床头柜告诉记者,“不是意大利原产的,原产的话价格肯定要翻倍。”
“这件事情已经造成了整个行业巨大的信任危机”
“可以说整个行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定程度上看,这件事情已经造成了整个行业巨大的信任危机。”周宇峰说。
上海家具行业协会信息咨询部主任童兆祥也对记者坦言,虽然这件事情对麦德龙、宜家家居等普及性消费市场的影响不大,但从行业协会掌握的情况来看,对高档家具市场的影响很大。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表示,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行业内并不能算是普遍现象,目前中国国产家具的制造水平已经与国际水平相差无几。“我们现在全行业估产值大概是8700亿元,我国有6万多家家具企业,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去年家具出口300多亿美元,而且出口到各地的家具都是能够满足当地标准的,目前并没有出现因大规模的质量问题而进行退货的问题。”
童兆祥说,达芬奇事件表明各方的监管都有漏洞。很多国外的高档家具品牌并没有进入大众消费平台,更多的是以专营店的独立销售为主,因此不受商场的约束。“行业协会是一个自律性组织,对其的约束不具备强制性。”
信心体系重建需要政府、厂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专家表示,信心体系的重建不可能一蹴而就。此次事件,应该成为整个家具行业企业自省图强的一面明镜,也是消费者甄别进口品牌、增进维权意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事实上,甄别产品是否为进口、是否具有售后保障其实并不难,消费者需要作出理性的判断,不能任由盲目崇洋的心理作祟而在进口品牌面前“迷失双眼”。
周宇峰表示,真正的进口家具有两件东西是可以提供的,一是证明产品全产地、或改变性质的生产在某个国家的“原产地证明”;另一个是合乎规范的明码标价签。例如,标签上对于主要基材、面料、漆质、甚至细节所用的材料都作出详细的描述。消费者还可以在网络上查询该品牌是否在全世界主要城市有专卖店,专卖店中的品牌是混搭销售还是专属销售,借以判断品牌是否真属高端或者具有国际性。
上海消保委家具办秘书长王伟斌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应尽量签订规范的买卖合同,合同中清楚标明材质、产地等关键性问题,如果遇到维权问题能起到法律效益。
同时,国外品牌为了能够更好地获取消费者的认可和国内机构的支持,应该主动到相关管理机构申请认证等。童兆祥建议,一些受到影响的厂商和品牌应该主动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各方核查,并将结果对外公布。
专家表示,信心体系的重建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来使得市场健康发展。一是政府的相关监管法律和政策完善,以及行业权威认证机构发展扩大,增强影响力和执行力。二是家具厂商自律,遵纪守法,对社会及消费者负责,加强对于经销商的管理,避免短期行为。三是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端正消费心理,对相关产品要有客观的认识,切勿盲目消费。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