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高校抢生源陷入恶性竞争 用各种手段互相倾轧

2011-07-28 06:57:00     作者:    来源: 工人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高校招生;生源争夺战;抢生源;高校内部;高分考生;电话门;自主招生
[提要] 近几年高考结束后,高校之间总要展开生源争夺战。不过,今年的高校招生大战格外精彩,有暗战、有明斗、有策反、有辟谣,末了还有高校上演一出背信弃义的戏码。为了争夺优质生源,众多高校陷入了恶性竞争,不惜用各种手段互相倾轧。

  进入7月底,高考第一批次的录取进入尾声,围绕高考的种种喧哗与骚动也逐渐平息。可就在这时,一场“鸽子门”事件又“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近几年高考结束后,高校之间总要展开生源争夺战。不过,今年的高校招生大战格外精彩,有暗战、有明斗、有策反、有辟谣,末了还有高校上演一出背信弃义的戏码。为了争夺优质生源,众多高校陷入了恶性竞争,不惜用各种手段互相倾轧。

  预录 “ 落空 ” , 向谁讨个说法 ?

  近日,7名和南京大学签下预录取协议的安徽高分考生,因分数没达到投档线,无法投档而与南大失之交臂。安徽省教育厅对此事回应道:“从教育政策上预录取协议是不被认可的,但是考生可以以个人和南京大学签订的录取协议作为一种契约,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权益。”

  尽管当地教育部门出面谴责,校方也表示歉意,不过这7名考生与南大无缘却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这起风波被网友称为南大“鸽子门”,它让“预录取协议”这一高招过程中知名高校的通行做法浮出水面。

  所谓“预录取协议”,是考生在正式填报志愿之前,与高校签订的一份承诺书。在协议中,考生答应第一志愿填报该高校,而高校则会相应许下录取承诺。

  在高校自主招生尚未健全制度的情况下,高校之间用预录取圈抢生源并不奇怪,特别是在日益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中,规则不足就意味着对恶性争夺行为的默许。

  由于考生和家长与高校之间处于录取信息、政策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和家长往往处于焦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高校招生老师,就会被视为权威的信息来源。他们容易相信高校招生人员所说的话和所做的“承诺”。尽管高校都声称预录取是以学校信誉为担保的“单向承诺”,宁肯考生负学校,学校不可负考生。不过,“鸽子门”事件暴露出这种承诺并不是十分靠得住。

  从法律上看,预录取协议并非真正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它也不被招生程序和政策所承认,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鸽子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在微博中如此质疑安徽省教育厅:2004年教育部就要求不对外提供考生信息,今年3月24日教育部要求“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或篡改高考考生信息”,预录取未被叫停,泄露考生信息显然违规。谁更应对“鸽子门”负责?

  预录取存在多年,教育部门却一直没有公开表明态度,这让考生和家长轻易相信高校许下承诺的美好,高校用这种方式抢生源更加无所顾忌。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学生认为,尽管南大招到了更高分考生,看似得了实惠,却伤到了学校的信誉度。而教育部门即使不便或无法禁止预录取行为,也该由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预录取出台规范,尽可能保障考生权益。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