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4 15:08:00 我要评论
张兴军 来源: 新华网(新华调查)郑州:渔家乐“扎堆”黄河堤防“多龙治水”埋重重隐患
新华网郑州8月4日电 (记者张兴军)近年来位于郑州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堤防沿线,悄然“变身”发展成了一条渔家乐走廊。眼下正是黄河防汛的关键期,红火的渔家乐生意隐藏着河道行洪、环境污染等诸多隐患。在这块多年难以根除的“牛皮癣”背后,则是“多龙治水”所形成的监管困局。
黄河堤防成渔家乐走廊
47岁的蓝建州是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南月堤村人。早在2005年,依托靠近黄河的地理优势,蓝建州就利用渔船做起了水上渔家乐生意,两年后搬迁到岸上。
蓝建州的饭店位于黄河花园口段大堤内侧的东大坝上,该大坝属黄河控导工程,为控制引导河水流路而建。记者粗略计算,东大坝沿线近1公里内,渔家乐饭店多达10余家,有的甚至直接建在河滩上。不大的院落、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加上十多张桌子和一些小木凳,成为这些渔家乐的“标准配置”。
从东大坝出发,沿黄河大堤向花园口方向行驶,有如进入一条渔家乐走廊,有的饭店就立在大堤上堆放的防汛石料附近。在10公里外的大堤内侧南裹头险工处,数十条渔船扎堆停靠在岸边,一律红色顶棚,彩旗飘扬,船上摆满大大小小的餐桌,场面十分壮观,饭店服务员纷纷跑到大堤上招揽生意。
一名张姓船主介绍,整个南裹头附近的渔家乐有10多年历史,多为来自信阳的渔民经营,目前已经发展到10多家近200人,90多条渔船。“我家有6条船,现在夏天是旺季,平均每天得做30多条鱼,双休日的时候生意更好,要忙到晚上12点。”
蓝建州告诉记者,除了农忙和冬季天冷时,渔家乐常年开张。“正常情况下,每天有5到6桌生意,每桌消费最少在200元,周末的时候生意更好,已经远远超过种地收入。”
防汛环保埋隐患
郑州市惠济区文化旅游局提供的材料显示,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近年来该区大力发展城市近郊游,其中黄河花园口附近的农(渔)家乐“将欣赏黄河风光和品尝黄河佳宴有机结合”,成为特色。目前全区共发展农(渔)家乐120多家,带动直接就业5000余人,间接就业上万人。
该局规划发展科科长张娟介绍,针对农(渔)家乐的发展和管理,区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还对经营人员进行过培训,但主要集中在餐饮卫生、待客服务等方面。“通常要求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三证齐全,但南裹头、东大坝附近的渔家乐基本都没有办证,管理难度很大。”
记者从郑州市环保局获悉,由于郑州市白庙水厂取水口位于黄河花园口处,上游1000米到下游200米范围内为一级水源保护区,严禁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但此前的监测数据显示,高峰期花园口附近的渔家乐日排污量达10至20吨。
该局污染控制处处长陈勇说:“根据郑州市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这一区域的违法项目2011年11月底必须搬迁到位,但目前这些渔船只是从一级保护区转移到了二级保护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