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2011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盘点:信访局增幅最高

2011-08-09 06:53:00     作者: 王红茹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三公;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党校;中央部门;中央保密委员会;社保基金理事会;增幅
[提要] 截至8月3日,有媒体称,在国务院要求公布“三公”经费的98家中央单位中,尚有10家单位未公布:外交部、国侨办、国务院港澳办、国台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安全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家语委。但官方尚未披露相关具体名单。

  中央部门“晒三公”虽接近尾声,民众对其关注的兴趣却丝毫不减。

  谁将是最后一个?已公开的,谁的增加较多?谁的下降较多?谁的总数庞大?

  仍有多个部门未公布

  “明年或有‘四公’、‘五公’”

  截至8月3日,有媒体称,在国务院要求公布“三公”经费的98家中央单位中,尚有10家单位未公布:外交部、国侨办、国务院港澳办、国台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安全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家语委。但官方尚未披露相关具体名单。

  8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从外交部了解到,外交部未公布的原因是“三公”经费中有一些涉密信息。“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需要公开‘三公’经费,但是根据《保密法》,一些信息又不能公开,到底怎么处理,目前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协商研究。”外交部有关人员表示。

  国家烟草专卖局财务司副司长万里明则告诉记者,“我们是企业,不是财政拨款。”

  国家语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语委是一个兼职办事机构,工作人员都是教育部语言应用司的,教育部对外保留国家语委的牌子。至于是否要公布“三公”,自己不便回答。

  此外,中国政府网显示,国台办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国家保密局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密码管理局与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如此看来,则国台办、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应不在98家单位之列。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除了极少数涉及国家核心机密、国家安全的事项,很多都是可以公开的。国防系统都在逐渐向透明的方向发展。希望没有公布的单位能尽快公布。”

  记者注意到,一些不在政府序列的单位,比如最高检、共青团中央、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校等,也公开了自己的“三公”经费支出。加上这些单位,截至8月3日,公布“三公”经费的中央单位达到了94家。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在晒“三公”的94个部门中,2010年决算总支出为65.05亿元,2011年预算总额为63.80亿元,总体支出较上年减少1.25亿元,减幅为1.9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彭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公开“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表明政府逐步在朝公开、透明的方向努力,也透露出最高层锐意改革的决心。“可以说,2011年是中国政府管理朝着科学化、民主化方向大跨步的一年,今年有‘三公’、明年就会有‘四公’、‘五公’。”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提出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等领域的政府信息。

  国税总局总额第一

  按人均算并不多

  因为公布“三公”经费,国税总局一不留神成了众所关注的对象。

  据国税总局7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税系统“三公”支出预算达21.38亿元。即使与排名第二的海关总署的5.12亿元相比,也多出3倍以上。

  之所以高居榜首,业内人士的解释是机构庞大所致。由于国税系统实行垂直管理,此次公布的“三公”开支,不仅包含国税总局的“三公”开支,还包括各省市直至全国乡镇一级分局(所)的“三公”开支。根据税务机构管理体制,全国五级税务机构,预算单位多达3567个,仅税务干部就多达近百万,也就带来了高额的支出总数,但其人均支出3731元,在所有公开的部委中处于中等水平。如果从“人均”的角度看,近22亿的“三公”经费对于机构庞大的国税系统而言,其实“不算多”。

  据《中国经济周刊》初步计算,其他中央部门“人均‘三公’经费”较高的有,国务院扶贫办10816元,国家统计局5353元,国家知识产权局5093元。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