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9 16:50:00 我要评论
王珏玢、凌军辉 来源: 新华网新华网南京8月9日电 题:
大学生“跑分要分”为何愈演愈烈?南京一大学生威胁老师“提分”事件调查
新华社记者王珏玢、凌军辉
近日,河海大学的李老师题为《今天报警了》的日志在网上引起热议。李老师称接到学生短信威胁,要求将课程成绩从60多分提高到90分,否则将实施报复。李老师立即将此情况报告给辅导员,并在持续收到威胁短信后报了警。
记者在北京、南京等地部分高校采访发现,大学生向老师“求情提分”的现象较为普遍,“跑分要分”甚至成为一些大学生期末的“必修课”。大学生“跑分要分”为何愈演愈烈?高校评教制度如何应对诚信考验?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拒绝提分老师遭短信威胁
报警的李老师在学校教授测量学课程。7月16日上午,她刚给上学期教过的学生打完分数提交成绩,就收到了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抱怨她分数打得低,并诅咒她的家人。
当日下午,她又接到一学生的匿名电话质问“分数为何打得这么低”。由于没有理会该生的提分要求,李老师又再三收到威胁短信,称若不把成绩从60多分提到90分,将报复她或她的儿子。李老师选择报警,并在日志中写道:“这是必须的程序,也是维护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尊严。”
李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威胁她的学生已以短信形式向她道歉,保证不会对她及家人造成威胁。不过她对这种短信道歉并不接受,“希望等开学后,在有见证人的情况下,这个学生能向我及我的家人当面致歉。”
“发生这样的事我感到很震惊。”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胡守钧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分数高低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决定的,公正客观的打分是老师最基本的学术道德,绝不应该因学生的“求情”就有所改变,“至于为了获取高分而威胁老师,就更不应该了!”
记者走访北京、南京等地部分高校发现,近年来,大学生期末考试后要求老师提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此深恶痛绝。
南京理工大学的朱老师透露,“跑分要分”在某些高校已经成了一种风气,每个学期考试结束,评卷老师都会接到类似电话,打招呼的大多是同事、领导和学生,“有时还没考试,"要分"电话就来了。”
大学生“跑分要分”为何愈演愈烈?
“求情要分的现象很常见,老实的学生反而会吃亏。”北京一所高校的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如今“跑分要分”现象在一些学校已经形成风气,求求情、找找关系就能拿高分,这对严谨诚信的学生很不公平。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就会放弃诚信,钻研得高分的“捷径”。
而一些“不愿违背良心”又“容易心软”的老师,往往选择把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拔上去”,这样看起来皆大欢喜,但由此带来的整体性分数虚高又造成更大范围内的不公。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一些学生上大学并不是为了追求知识和独立的理想价值,而是为了拿到文凭作为就业的敲门砖。这样,学生很容易给原本只应与“学术”挂钩的成绩添加诸如“关系”“情面”等因素。
殷飞分析,现行的高校考试和评教机制也存在问题。高校课程成绩的评定权掌握在任课老师手中,自由度很大且缺乏统一标准。特别是碰到不同老师打分“松紧”程度不一的情况时,学生会觉得很不公平。近年来高校引入了学生评教体系,部分学生趁机给打分严格的老师“差评”,或者干脆用“评教”来威胁老师打高分。
“我们学校每到评教和选课时就时兴讨论哪个老师"好说话",哪个老师是"杀手"。”大学生小王对记者说,在选修课的选择中,很多学生往往不是从自身爱好和专业需求出发,而是选择那些“好说话”的老师。
采访中,多位大学生向记者透露老师们的“提分秘诀”:有的白送学生几十分“基础分”保证大家“都能通过”;有的干脆在考前给学生“划重点,勾范围”,而这些“范围”很可能就是考试内容。当问到老师打分何以如此轻率时,几位学生表示:“分打低了学生会以各种理由去找老师,老师也是不胜其烦了。”
遏制“跑分要分”乱象还需多管齐下
江苏省教科院副研究员金连平认为,要遏制大学生“跑分要分”现象,必须严抓考核机制,发现老师在成绩评定中有改分作弊等不诚信的行为,应有“一票否决”这样的机制对其加以严惩。“只有下这样的"猛药",才能真正净化学术氛围。”
金连平建议,应进一步完善高校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学生出国保研都仅以分数作为标准,容易造成学生“唯分数是举”的心理,“如果能够将考核形式多样化,比如将学生的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或者自学成果等等纳入考核,并在成绩单上得以折算和体现,就能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整体表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现在无论保研、就业或者出国深造都要求学生有拿得出手的漂亮成绩,分数与学生的出路和利益息息相关,学生对成绩"斤斤计较"也就不难理解了。”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陈申见认为,虽然学生“跑分要分”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但归根结底,这还是一个涉及诚信和学术严谨的问题。
殷飞建议,高校可以学科为单位建立专家考评委员会,统一制定课程的考核标准并共同评定学生成绩。这样既能更加公正地评判考核学生,消除学生的不满情绪,也有助于学校提升学术氛围和教学质量。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