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7 16:20:00 我要评论
沈敏岚 来源: 新民晚报从8月12日至8月15日,短短4天时间,吉林珲春、江苏宜兴、杭州三地连续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共致9人死亡。
每年盛夏,都是旅游旺季,有着旅游“黄金月”之称,而盛夏又是台风、暴雨、雷电、泥石流等灾难性天气频发的季节。不让“黄金月”成为旅游安全事故多发季,需要为旅游加上一道“安全阀”,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本市正大力建设旅游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旅游安全预警机制、旅游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但对于黑车、黑导、黑社组织的无证旅游,一些社区、个人组织的老年游,有关人士认为这些仍为旅游安全“黑洞”,需多部门协力合作,综合治理。
事前预警
上周,台风“梅花”直奔沪浙沿海而来,本市旅游部门第一时间作出预警反应——旅游集散中心取消了33条旅游线路,各大旅行社也将可能受台风影响的旅游线路作改期、取消处理。台风可能对游客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失,取消相关线路是最明智之举,对一些影响不大的旅游线路,本市旅游部门也作出了取消决定,毕竟,即使处在台风的最外围,风雨交加也会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大打折扣。
有关人士表示,此次发生在宜兴竹海的滑道事故,如果景区多一点预警意识,大雨来临及时关闭滑道,完全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本市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多部门合作的旅游安全管理体系,每逢黄金周、小长假,市假日办节前通过大众媒体、官方网络和微博、旅游热线,及时发布出游提示,为市民提醒旅游安全事项。同时,对各大旅行社、旅游车队、景点景区、酒店旅馆加强联合安全检查,把一切安全隐患尽可能地消灭在萌芽状态。
比如,针对去年底接连发生的三起旅游交通安全事故,市旅游局、市交通部门建立起严格的旅游用车管理制度,严把用车关,确保旅行社使用有旅游运营资质、车况良好、有充足保险保障的车辆和技术娴熟、熟悉路况、身体健康的驾驶员;针对天气和行车路线等特点,做好行前准备和安全检查,强化危险路段和恶劣天气情况下的行车安全防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预案演练,强化对游客的救助;一旦发生涉旅突发事件,按照预案启动应急机制,确保快速有效应对。
快速反应
俗话说“行船跑马三分险”,旅游不仅可能碰到台风、地震、海啸等“天灾”,还可能遇到恐怖袭击、政变、骚乱、被盗被抢等“人祸”,以及旅游交通车祸、景区景点旅游设施受损、酒店火灾、食物中毒等等旅游安全事故。据统计,列旅游意外伤害第一位的为摔伤,比例高达42%,其次是旅游意外造成的伤残,恶劣天气、食物中毒、车祸等对游客造成的伤害。如今,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多达百余个,不管哪儿有点风吹草动,几乎都有上海游客在事发当地,都有可能遇到旅游不安全因素,对旅游行程造成影响,甚至危及人身财产安全。
旅游意外不可能完全避免,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组织者需要做的是建立周全的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在旅游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作出正确反应。
记者从市旅游局了解到,目前本市已建立出境旅游信息平台,每天有多少上海市民在境外旅游、当天在哪个景点景区、行程安排等等信息都可在平台上查询到。台湾阿里山小火车翻车事故发生后,数分钟市旅游部门就从平台上查到了有5个上海旅游团在当地,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在事发地点的上海旅游团,确认了他们的安全。
今年初,埃及政局动荡、日本大地震、美国暴风雪发生后,这个信息平台都在第一时间查询到在事发当地的上海游客人数、住宿酒店、行程安排,及时联络组团旅行社、地接旅行社,确认上海游客的安全,对遇到危险和困难的游客提供及时的帮助,在需要时及时联络航空公司,安排上海游客及时返回上海,同时在第一时间向媒体发布所有信息,向游客家属报平安。
据悉,这一信息平台可望逐步覆盖到国内旅游。今后,上海市民出游,可望都有全天候的“GPS旅游定位”相伴,一旦发生旅游意外,不管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外,还是近在咫尺的苏浙,上海旅游应急预案都将第一时间启动,让游客第一时间获得全方位的救援和帮助。
救援机制
有媒体报道,此次宜兴滑道事故,事发后救援不及时,备受伤者家属质疑。建立旅游救援机制,是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最大限度降低伤亡人数、及时救助游客的最重要途径。在今年的旅游保险论坛上,市旅游部门就提出了构建本市出境旅游应急救援机制,上海市旅游局向相关部门发出倡议:建立上海与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城市)间的旅游安全应急管理合作机制。
旅游安全涉及到交通、公安、医疗等多部门,并且需要多地合作,去年底本市曾发生过一起旅游大巴翻车事故,在各方通力合作下,直升机载着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出现在事故现场,为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此次发生的上海旅游大巴在浙江翻车事故,上海旅游部门立刻通报浙江旅游部门,一起做好此起事故的善后工作。(记者 沈敏岚 特约通讯员 杨兢)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