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明年中央及省级公务员需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2011-10-11 06:43:00     作者: 赵超    来源: 人民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辅导;基层工作;公务员录用;公务员招录;公务员招考;公务员队伍;高校毕业生
[提要] 一年一度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即将展开。2011年度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录用结果如何,有哪些亮点?2012年度考试将会进行哪些改革与创新?10日,新华社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人。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 赵超) 一年一度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即将展开。2011年度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录用结果如何,有哪些亮点?2012年度考试将会进行哪些改革与创新?10日,新华社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人。

  2011年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录用人员结构更趋合理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实际录用人员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录用人员中,男性占60.6%,女性占39.4%;研究生学历占18.1%,大学本科学历(含双学士)占70.8%,大学专科学历占11.1%。

  2011年度公务员招考通过资格审查人数141.5万,参加公共科目笔试人数90.2万,与实际录用数的比例为59:1,与上年基本持平。

  81名大学生村官成为中央机关公务员

  2011年度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中央机关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为此,中央一级机关拿出专门职位定向招录,实际录用131人,占中央一级机关录用总人数的13.4%,其中大学生村官81人。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央关于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力度,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机关干部培养选拔链的精神,2011年度招录工作中,除部分特殊职位外,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录用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比例达到了86%。

  与此同时,县级以下职位主要用于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实际录用人员中,到县级以下基层岗位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占县级以下基层岗位录用人数的78.3%。

  此外,铁路公安系统还从优秀工人中定向招录了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公平公正进一步凸显

  2011年度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更加注重公平公正。2011年度新录用公务员的数据统计显示,从新录用公务员家庭出身看,29.1%来自农民家庭,15.9%来自工人家庭,30%以上来自教师、医生、工程师等普通家庭。

  新录用公务员家庭身份的广泛性,说明这项考试制度的公平公正得以凸显。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务员招录没有门第观念,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德才兼备,就可以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据介绍,今年我国已建立起公务员主管部门牵头,公安、教育等部门分工负责的考试联动机制,保证对网络报名、试卷运送、考试实施、阅卷等过程的监控。同时,优化考录环境,严厉打击破坏考录工作的行为,并公开考录工作信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还加大了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和监督的力度。2011年中央机关招考共处理违规违纪人员363人。

  考录工作科学化也是确保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2011年度考录规范了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加强了对自行命制面试试题的招录机关的培训,组织专家对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等部分中央直属机构职位进行分析,单独命制了体现本系统特点的面试试题。

  2012年度考录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历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人介绍说,2012年度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将全部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

  2012年度考录中,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将鼓励市(地)级以下机关特别是县乡机关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引导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长。同时,进一步做好招录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工作,继续探索从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

  在考试安全管理方面,工商、教育、公安等部门将对各类公务员考试辅导培训班进行清理,严厉打击破坏考录工作的行为。同时,完善公务员录用违纪违规人员信息库,建立公务员录用报考者诚信档案库,确保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

  探索实行分级分类考试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人同时介绍,2012年度考录另一项重要改革是进一步探索分级分类考试,将中央机关招考职位区分为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市(地)级以下直属机构、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单位)等类别,在考试内容和招考政策上有所区别。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2012年度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将坚持改革创新与规范完善相结合、公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断改善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结构、经历结构,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马震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