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军博面临大改造 和平时期高精尖兵器有望入驻

2011-11-04 14:14:00     作者: 刘黎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军博 古代战争馆 兵器装备 装甲车辆 门面 观众 入驻 1959年 新闻纵横 抗震加固
[提要] 坐落在地铁一号线沿线、北京西站附近的军事博物馆,是很多来北京的游客必经的一站,也是许多北京老军迷最爱去的地方。

军事博物馆

  中广网北京11月4日消息(记者刘黎 实习记者蔡东桦)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坐落在地铁一号线沿线、北京西站附近的军事博物馆,是很多来北京的游客必经的一站,也是许多北京老军迷最爱去的地方。不过最近如果您路过军博,可能会发现广场除了和以往一样人头攒动以外,很多从馆内搬出来的大炮、舰艇也成为一道新景观。

  军博50年未“大动筋骨” 月底将陆续闭馆改造

  这并不是一项新推出的“户外展览”,而是在为52岁的军事博物馆改扩建做准备。1958年正式组建,展览大楼1959年竣工的军博,开始了首次改扩建。兵器、文物的“大迁移”正在进行中。

  昨天下午两点多钟,北京下起了阵雨,军博门口仍然聚集着很多排队等待进场的观众。军博广场前,大家拿着相机冒雨和从兵器馆转移出来的飞机大炮合影留念。军博副馆长齐忠亮介绍,为了配合改扩建工程,目前,古代战争馆、土地革命战争馆、兵器馆已经关闭,其他展馆将在11月底12月初陆续闭馆。闭馆后,绝大多数展品将转移到军博西边的博兴大厦的地下室妥善保管,在军博改扩建期间,观众能看到的主要是一些大型兵器装备。

  齐忠亮:“兵器馆的主要的实物,主要是大型装备,在军事博物馆的前广场,以露天陈列的形式继续向观众开放。按照目前的设计,前广场摆放的大型兵器,包括各型的飞机、导弹、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舰艇、坦克、装甲车辆,大约有200多件。”

  除此之外,博兴大厦会留出两层楼,大家偶尔还会看到类似于汶川抗震救灾主题展一类的临时展览。为了弥补军博闭馆后,一些军事迷不能到场尽兴参观的遗憾,齐忠亮副馆长还提了一个备选方案。

  齐忠亮:“有一个门户网站,军事博物馆的所有文物从我们的网站都能看到,跟实地参观,感觉是不能同日而语,但是毕竟它是一个替代的方案。”

  军博是50年代北京的十大建筑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半个世纪都未动过大工程的十大建筑,齐忠亮透露,这次改扩建工程已经酝酿了两三年,去年7月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齐忠亮说,现在启动这项工程,已经到了必须要做的节点。

  齐忠亮:“因为50年没动,已经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像军博这样的单位,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进行展览大楼的改建扩建,抗震加固已经不能再推了。第二个原因是军博的基本陈列,内容与观众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有脱节,第三个原因,展陈形式也比较陈旧,比较单一。”

  15.4亿打造新军博 将增加科技、艺术元素

  预计15.4个亿的投入,3到5年的时间,军博的新面貌值得期待。齐忠亮说,可以用几个变与不变来概括军博的这次大工程。不变的是,改扩建之后的军博依然对公众免费开放;这次工程对目前的展览大楼只是进行抗震加固,还会保留苏联式建筑风格,也不会改“门面”;现在大家在军博看到的展品,将来都能看得到,展品只会更加丰富。要说变化,也有很多。首先是规模,军博会向北拓展。

  齐忠亮:“按照目前的规划,是要把后面的建筑拆掉,军事博物馆要跟玉渊潭南路打通,大楼改扩建工程竣工以后的军事博物馆,它就不仅是南边有一个大门,北边也会有一个进出的大门,跟玉渊潭公园毗邻。”

  大型兵器搬迁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深化设计方案也在周密论证,齐忠亮说,新建筑会和主体建筑风格一脉相承,但会吸收各种风格流派的特点,也许会是中西合璧。齐忠亮表示:大量和平时期“高精尖”兵器有望展出,四代领导人的阅兵车将集中展示,而内容上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军事科技馆和艺术馆的筹建。艺术馆,就是用油画、版画、国画、雕塑等形式表现军事题材的内容,科技馆的创新在于展陈形式的变化,如果说,现在观众在军博看到的是静止陈列的实物,科技馆强调的是互动体验。

  齐忠亮:“比如说我看一架飞机,可以上去体验一下驾驶员驾驶飞机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上去以后可以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你会有一种在蓝天上驾着那架飞机,交战、突破云层、俯冲、射击等等战斗动作,都会有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

王晓亮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