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铁道部融资规模扩至2500亿 或力保重点工程建设

2011-11-05 07:44:00     作者: 郭淼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融资规模 工程欠款 重点工程建设 北车 铁路建设
[提要]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铁道部三季度审计报告显示其负债率高达60%。马光远还特别提到,这次铁路大面积缺钱,是铁路改革现有体制和融资体制的很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铁路的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铁道部三季度审计报告显示其负债率高达60%。本月9日,铁道部将偿还今年8月9日发行的90天超短期融资券200亿元,利率高达5.55%,超过此前铁道部发行的2年期票据利率,这标志着铁道部“高期偿债”时期的到来。就在此时,铁道部证实其融资规模已扩至2500亿元。但不少专家却指出,铁道部近渴虽解、远忧仍在。

  2500亿融资的意义

  改善企业现金流 提升建设信心

  36家与高铁相关上市公司的《铁道部拖欠上市公司账款单》,将铁道部还债呼声再次推向高潮。而刚刚向中国南、北车支付了105亿元欠款额,且频频释放“回暖”信号的铁道部,也仿佛让包含这36家上市公司在内的铁道部的“债主们”看到了光亮。据统计,以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来看,36家与高铁相关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合计达2491亿元,而排在账款单前四位的分别是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霍金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希望的表示:能够得到一些铁路建设资金的偿付,将有力提升建设的信心。

  霍金贵:上半年开始到现在是我们非常困难的一个情况,解决了这个问题,对整个企业的企稳回升都有很大好处,再一个也提振了我们对中国铁路的信心。

  北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也表示尽管:尽管1日的还款只是铁道部欠款的五分之一,但还是给予了企业极大的支持。

  北车人士:铁道部第一期还款是45亿人民币,这笔钱虽然占到应收帐款的1/5多一点,但是在企业资金流现状下,对我们当前的生产经营是非常有意义的,也非常重要的。铁路结帐、结款有这么一个规律,就是在年底的时候回款会相对比较多一些。所以我们想随着年底的逐步到来,我们乐观其成,(希望)能够看到铁路在资金压力有所缓解的情况下,进一步使企业的现金流得到改善。

  专家解析2500亿的背后

  资金流向:力保重点工程

  2500亿的成功融资之后这笔资金的流向成为下一个关注的焦点,铁道部表示,已对资金使用做出了具体的安排。按此安排,铁道部将于11月20日之前,把工程欠款拨付到位,以保证在建铁路项目的连续施工。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分析这笔钱主要将力保重点工程。

  马光远:南车、北车的钱他们会优先支付,再加上采购设备的,包括一些直接施工单位的钱会支付。但是我想这个钱主要不是确保所有铁路的建设能够复工,因为现在80%、90%都在停工,主要还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一些。

  仅是救急 实际缺口仍较大

  受上述利好消息刺激,2日和3日铁路板块连涨两天,累计涨幅达2.5%;高铁概念股自10月28日连涨至11月3日,累计涨幅达6.3%。不过马光远采访中也表示:现在实际的缺口仍然较大,这次更大的意义在于救急。 马光远:因为每个月现在资金缺口都非常大,今年整个资金来讲的话,按照去年的规划差不多也是八九千亿左右,这两千亿仅仅是救一下急。

  马光远还特别提到,这次铁路大面积缺钱,是铁路改革现有体制和融资体制的很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铁路的可持续发展。

  马光远:这一次铁路建设大面积的缺钱,应该说是改革现有的铁路管理体制和融投资体制的一个很好的窗口。能不能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打破铁路的垄断,在融通体制方面引入多元化,因为我们看到铁路建设有一个思路,铁道部甚至放出话来说有些铁路的控股权都可以让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转折点。

  与马光远观点不同的是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李红昌却认为 ,融资是铁路建设的必要手段和举措,这一点国外经验可以借鉴。

  李红昌:2000多亿投资,进一步确认了铁路的性质,它是公益为主的铁路工程项目,它必须政府主导。建设投资在西方国家70%-80%资本运作都是政府无偿给予的,在我们国家没有,所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文件确认铁路发行债券,政府支持型的铁路债券,这样的话通过政府的工作给铁路授信,让银行加大对铁路的投资力度,这都是政府性的一种表现。

  未来铁道部或继续融资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2500亿元融资大多来自银行贷款,后期继续融资可能会以铁路建设债券的形式出现。统计显示,铁道部10月份发行了两期铁路建设债券共400亿元。有人猜测,按2010年800亿元的发行节奏,铁道部还将会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记者郭淼)

余梁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