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渔船频被扣押 专家:东亚海上冲突看似近其实远

2011-11-20 17:48:00     作者: 何裕华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中国海警 海上军事 扣押 马鼎盛 摩擦
[提要] “2005年东海联合搜救演习”中,一艘中国海警船与一艘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擦肩而过。著名军事评论员马鼎盛、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张明亮、著名时事评论员朱克奇就此接受了本报专访。

  羊城晚报记者 何裕华

  最近数月以来,我国渔船频频被邻国扣押,东亚海上纠纷愈发频密。

  《环球时报》发表社论称,周边国家若在与中国的海上摩擦中不加收敛,一些纠纷频繁的海域爆发军事冲突是迟早的事。一直采取克制协商态度的中国,有可能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长期战略作出调整,必要时或将“杀一儆百”。

  然而,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却迅速澄清并强调:相关评论只代表媒体观点,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以及互利平等、睦邻友好的协作态度。

  “冲突爆发论”只是一种安抚民众情绪的空谈,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警告?中国与邻国间频繁发生的海上纠纷,是否预示东亚离海上军事冲突越来越近?

  著名军事评论员马鼎盛、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张明亮、著名时事评论员朱克奇就此接受了本报专访。

  现在中国民众往往把日常生活中看待问题的经验投射到国际问题上,觉得“中国怎么老是被人欺负”,“怎么总是太软弱”等等,这是欠妥的。

  1

  渔船背后是政治角力

  羊城晚报:最近,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国家在分别扣留了中国的渔船及渔民,有些至今尚未归还。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涉事海域并非民众熟知的热点争议海域,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是否会加剧东亚海域的紧张,对中国有何影响?

  马鼎盛:中国与邻国的海上纠纷一直都有,而且都是在有争议海域里。比如黄海,中国和韩国的“200海里经济专属区”是重叠的。以前可能是媒体关注得少,民众就误认为冲突少,其实近30年来从没间断。另外,相关国家的强硬态度也是一贯的,对待这种纠纷,都是在执行自己的国内法律,按照他们制定的所谓领海区域、经济专属区办事。

  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渐恢复履行对南海的管辖职责,周边国家就觉得受到“冒犯”了,认为中国在南海的势力不断扩张。这体现在中国船舰巡逻时间增加,而且,以前只是军舰和渔船,现在开始有护渔的渔政船和隶属交通部的海巡船。看到这些新现象,相关国家就觉得是“中国威胁”了,摩擦也随之增多。

  张明亮:早在晚清时期,已经有中国人在南海捕鱼,早期我们是不受干扰的,后来周边各国相继独立,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尤其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这种权属主张非常多。这些国家与中国一直存在渔业纷争,但扣押对方渔船以及公布相关信息几乎都有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包含着各方对南海策略的考虑。近期菲律宾扣留中国渔船,“巧遇”其与美国联合军演,这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渔业纠纷,而是要向美国释放信息:中国的势力已经深入到这个海域了,菲律宾的安全更需要美国的帮助。此外,界定争议与非争议海域是非常困难的,渔业纷争也没有从争议海域转移到非争议性海域的说法。

  朱克奇:海上纠纷频繁有各方面原因。甚至有人在微博上说,是因为中国没有鱼了,渔民才到韩国捕鱼等等。另外,以前这些纠纷并没有那么受关注,但这两年来不排除一些国家利用这些事情做文章,才导致“纠纷增多”这种感觉。其实,东亚海上一直有这样的纠纷,只不过现在大家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东亚局势紧张确实存在,但并不是因为海上渔业纠纷所致,这里面的因果关系不能错位。

  羊城晚报:对待海上纠纷,不少相关国家态度强硬,但中国基本保持了克制,国内要求强硬回击的呼声日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马鼎盛:民众珍视自己的国家主权、要求在自己的领海自由活动,这是一贯、本能的要求,不是呼声高或低的问题。这种要求不能实现的时候,情绪激动是必然的。

  朱克奇:希望强硬回击的呼声也跟国内民众的思维方式有关。目前,国内民众在看待国际政治问题时,在知识积累和思维训练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现在网上经常可以观察到一种情绪,就是“中国怎么老是被人欺负”,“中国怎么总是太软弱”等等,其实,这种“受欺负”的概念本不是国际政治中的正常思维方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毕竟不是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现在中国民众往往把日常生活中看待问题的经验投射到国际问题上,这是欠妥的。

  爆发军事冲突的几率几乎为零。动武是不难的,但打完了以后是不是就有效果,是不是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中国的克制或许被利用,但绝不只是一味“退让”。

  2

  海上动武?

  可能性不大

  羊城晚报:海上摩擦不断,在这些区域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有多大?

  马鼎盛:这就看中国忍不忍了。不忍,随时都可以出手。因为现在是我们的渔船被扣押,我们的岛礁被侵占,我们的油田被盗采,我们的关键核心地区被别人的军舰随时往来侦查,是我们在遭受损害。如果要忍,那当然没事。不过,即便是发生冲突,也不用太紧张,冲突有大有小,关键是怎么控制。当然,如何收场也是中国必须考虑的。如果爆发军事冲突,我认为首当其冲是南海。中国逐步在南海重拾自己的职责,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了,所以摩擦的可能性也就大了。

  张明亮:我认为,这些区域爆发军事冲突的几率几乎为零。真的要爆发,会是南海。但这个几率还是非常低,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纷争,从来没有双方军队的正面摩擦,而由民船纷争上升到军事冲突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况且,中国奉行睦邻外交政策,中国跟邻国的交流与合作还是主流。

  朱克奇:如果仅仅是因为渔业纠纷而导致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有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地方应该是具有争议的敏感海域,这样双方的执法力量才会去,军事力量才会去,双方才会发生对峙和冲突。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各国对这些海域属权的争议,而不是发生在这些海域的渔业纠纷。

  我个人不认为南海最有可能先爆发军事冲突。因为即使是在争议海域发生对峙,擦枪走火的事情也不大可能发生,因为国家的对外政策是连贯的,不可能突然变得强硬。在对国家利益的根本判断下,各国决定在南海开战的可能性不大。

  羊城晚报:有评论称,中国对海上纠纷采取克制,是因为当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这却反被一些周边国家利用来扩张海上利益。您怎么看?

  马鼎盛:克制态度主要是从战略上考虑,因为中国面对的不是一两个国家,另外还夹杂着一些外部势力。所以中国要系统考虑怎么解决问题,动武是不难的,但打完了以后是不是就有效果,是不是就能彻底解决问题?而且,动武之后会不会把更多的国家牵扯进来导致更复杂的形势?中国不想以一敌众,即使军事上没吃亏,但外交上就显得不划算了。

  这与“战略机遇期”肯定也有关系,从大局上讲,中国不希望发生冲突,因为一冲突,美国、印度、日本就高兴了,他们会揪住我们“欺负小国”而不放。周边国家确实也在利用中国的这种外交战略,但是,中国的海上利益不会减少,因为原来已经有的别人不敢伸手要,中国现在是重拾利益,按别人的话讲,就是“一直都不见你来,现在你来了”。

  张明亮:(中国的外交政策)有被利用的可能性,但不能说被用以扩张海洋利益,因为暂时还没有看到其他国家因此而得到了实质性的利益,例如没有侵占新的岛礁,也没有突然开发新的海域,没有扩大海疆。不过,虽然没有看到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但这种克制协商态度的后续影响是潜在的,对中国来说,利益损失会大一点。

  朱克奇:克制,是因为中国希望周边保持平稳,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中国也在“换位思考”去理解邻国的心态。随着中国崛起,“中国威胁论”在不断渗透,中国跟周边国家存在争议时,我们到底要呈现一个怎样的国家形象?是一个讲道理的国家,还是完全奉行实力主义?中国的每一步,其他国家都在观察,这是中国不能不考虑到的。

  其实,中国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是中国和世界关系的一部分,比如,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关系,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都在看,都在观察。这里面就有很多复杂和微妙的因素,甚至产生一种制约乃至牵制。

  当然,中国也不是真的“软弱”,有些事情咱们是只做不说的。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只是一味“退让”?没有这回事。

  美国只是一个外因,但是个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外因。想办法解决问题,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事各国的主流呼声。中国可以静观美国表演,但看表演不等于袖手旁观。

  3

  不必事必言美国

  羊城晚报:有观点认为,近年来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变化,源于“中国威胁论”,但国内一个重要看法是认为这一切似乎都是美国导演的。您怎么认为?

  马鼎盛:千万不要什么都往美国头上“扣”,这些纠纷首先是中国和菲律宾、印尼等周边国家的利益冲突,当然,在这些纷争发生后,美国等国家都会利用。现在国内有个很错误的想法,总是以为周边国家都是听命于美国的,没有这回事。

  其实本质就是国家利益问题,大家都热爱和平,但利益都不能不要。中国现在想要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但遇到了麻烦,就这么简单。

  张明亮:这跟中国崛起、美国更积极的介入都有关系,但这只是众多因素之一。最主要的根源,是历史积累形成的,如果这是个定时炸弹的话,那么这个炸弹早就放在那里了,只是每次变化的形式不一样。在冷战时期,周边国家就形成了对中国的不信任,虽然如今这个不信任的成因已经不存在了,但这种不信任却像历史创伤一样很难磨灭。自冷战以来,这些周边国家跟美国的关系都比较密切,跟美国的合作也越来越积极。

  其实,从国际关系而言,南海目前的局势其实是越来越稳定了。回顾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关于南海军事冲突的声音比现在多很多,但现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当事各国的主流呼声。当然,个别国家或媒体拿这个话题来炒作,是另一回事。

  朱克奇:南海问题上,美国只是一个外因,但是个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外因。在目前这个态势之前,南海平静了很多年,如果当时中国能更有前瞻性、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做法,可能也不是现在这个局面。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没有现在这么激烈复杂,另一种可能就是比现在更激烈复杂。

  我认为,南海在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基本会维持现状,当然,局势会起起伏伏,尤其是美国重返亚洲后。对于目前的态势,中国还是应该保持一种从容的心态,美国势头的一时之猛,是不可能长久的,中国的大方针定了之后,可以静观美国表演,但看表演不等于袖手旁观、无所作为。

  何裕华

王云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