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31省“双独”家庭可生二胎 专家称人口不会激增

2011-11-27 09:26:00     作者:    来源: 北京晨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二胎政策 生二胎 人口红利 专家观点 人口出生率
[提要] 25日,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董广安认为,现在已经不是单纯考虑人口数量的阶段了,更多的要考虑人口的质量、结构,考虑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25日,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至此,全国31个省份允许“双独”家庭生二胎。

  根据此次修改,河南省规定,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要求生育的,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如果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要求生育的,经批准也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在此之前,从全国来看,山东、四川等27个省、区、市在上世纪末已实行“双独”夫妻可生二胎政策,自湖北、甘肃、内蒙古在2002年实行此政策以来,河南省成为国内唯一一个没有实行此政策的省份。

  ■专家观点

  应对老龄化社会

  “双独”家庭能否放开二胎政策,早已引起河南省人大代表的关注。在2010年的河南省“两会”上,河南省人大代表董广安、尹志国等联名提交了相关议案。25日下午,董广安对记者说,这一次正式审议和高票通过,是经过多次测算、调研论证的结果。

  “河南省对二胎政策进行适度调整,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性别比例的测算等多方面影响所致。”董广安认为,现在已经不是单纯考虑人口数量的阶段了,更多的要考虑人口的质量、结构,考虑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董广安说:“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二胎政策不调整,将会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全国多省市早已放宽二胎制度,河南不放宽政策,很多高层次人才有可能因此流失。

  不会让人口激增

  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河南放宽二胎政策后,会不会导致人口大增?董广安认为,调整这个政策,主要影响的是城市人口。但即便政策调整,也并不是每个独生子女都想要二胎。

  “我曾经做过一系列的调研,现在很多城市人忙着干事业,工作忙、压力大,不一定会要第二个孩子。”董广安说。

  有专家指出,现在许多大城市的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特别是本地常住人口。这符合国际规律,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不需要政府控制,人口自然会下降。加上夫妻双方均须为独生子女,使得生二胎的基数较小,人口不会出现激增的情况。

  可以扩大内需

  从人口结构上说,河南“未富先老”。对于许多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一对夫妻将要赡养四位老人。早在2005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人口专家刘俊哲就断言:“老龄化恐怕会拖中原崛起的后腿。”

  刘俊哲说,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使得河南退休人口不断增加,工作人口日益减少,由于资金一直严重不足,社会养老体系特别是农村养老体系随之承受巨大压力,导致许多家庭陷入困顿。这迫使人们不得不继续增加储蓄并减少支出,导致整体经济投资和消费支出不足。因此适度放宽二胎生育政策,可以缓解社会的养老压力,扩大内需。

  ■新闻背景

  中国新生人口增速快速下降

  今年4月28日,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从2000年的12.65亿增至13.39亿。

  令人口专家关注的是,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了总人口的13.3%,较2000年上升了近3%;而0-14岁人口占比为16.6%,而这一数据在1990年为27.69%,新生人口增速快速下降。专家就此达成共识: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降,生育率水平较低。但对人口和计生政策的走势,专家仍有分歧。

  一些学者主张逐步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大胆放开二胎政策,以应对“人口红利”逐步结束及老龄化;而另一些学者鉴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生育态势未明,对于人口综合政策,他们认为仍然要严控和均衡发展,并审慎放开二胎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认为,我国未来30年还将净增2亿人左右;人口峰值将在2033年达到15亿人,人口总量的持续上升造成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我国的人口政策仍需要严控和均衡发展,二胎政策的放开应该十分慎重。

王晓亮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