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8 14:19:00 我要评论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让低收入群体失落
【核心阅读】
对于收入差距扩大,要理性和辩证地看待。
现阶段中国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是国家发展进步中的问题。收入差距的扩大,源于分配格局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贫富差距是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也并非一日之功。但是,必须目标明确,方向准确,让收入差距回到合理的区间。
如果我们社保体系更加完善,看病、养老、住房、教育后顾无忧,这种不安情绪会有所缓解,对于收入的不公平感也不会那么集中和强烈。
【网友说话】
许世可:老百姓不仇富,百姓恨的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甚至贪赃枉法等所谓先富起来的人。收入差距本属正常,不可能一刀切。百姓懂得这些道理,只是不劳而获给诚实劳动致富留下阴霾。社会呼唤诚信,尤其诚信劳动,消除部分为富不仁的祸害,让百姓少些纠结,先富一定能够带动后富,共同富裕自然实现。
不老林:最稳定的社会类型是橄榄型或倒U型。如果一个社会原本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除了一小部分能往上挤入少数的高收入阶层,其他大多数沦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原本的中间阶层凹陷下去,变得很小;于是,社会像个被拉开的“M”字。这种社会只能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lianft:收入有差距是正常、合理的。差距几十倍、上百倍是不合理的。凭借权力、关系维持的高工资是不合理的。隐性收入无监控、不透明是不合理的。
摘编自人民网强国论坛
【微博议政】
@嘉昌:收入差距成为热议话题,实质不在差距大小而在差距是怎么来的。人们不会抱怨比尔·盖茨或乔布斯与自己收入的悬殊,但对一些人靠垄断资源、靠出租公权、靠违法乱纪而日进斗金、骄奢淫逸,与为事业操劳、为工作忙碌、为生活奔波的广大群众的菲薄收入形成的差距,人心能平吗?
@贺铿:有人问,对当今贫富分化如何看?还会加剧吗?我认为,不下大力气调整,社会不可能真正和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很高兴看到中央采取了一些措施,提出了“两个同步”,正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保障水平,尽管力度还有待提高,但是今后至少不会加剧贫富分化。
@陈宏.blog:缩小收入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是调整分配格局的当务之急。当前,要加快推进工资立法,改革垄断行业,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开透明度,体现社会公平,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摘编自人民网人民微博
一 问
收入差距究竟差在哪?
编辑:在您看来,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郑功成:收入差距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个人先天的禀赋与后天培养的能力会存在差异,提供劳动的价值就会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获得的报酬自然不尽相同。
二是人生机会的差别。每个人获得工作的机会不同,收入水准也会不同。如同样一位教授,在香港找一份教职所获得报酬就比在北京的高。但能不能找到那份收入更高的工作,这与求职机会和双向选择有直接关系。机会虽然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但有准备的人并不必然有同等的机会。
三是分配制度的差异。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会明显影响到收入分配格局。公正的收入分配体制,有可能弥补由于个人禀赋差异或者机会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而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则会放大这种差距。
编辑:近年来,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呈现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如何产生的?
郑功成:对于收入差距扩大这个问题,必须历史地、辩证地看待。
一方面,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是以共同贫穷为时代背景的,也是在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出现的,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因此,收入差距的出现首先应当看成是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结果,它揭示了从共同贫穷走向共同富裕必然要经历一个贫富差距过程的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以效率为准则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而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导致某些生产要素禀赋差的个体无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甚至陷入贫困;加上中国选择的是一条渐进改革发展的道路,不同地区改革开放进程不一,不同群体获得的政策支持也有差异,带来的发展机会也不同。因此,现阶段中国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应当是国家发展进步中的问题。
当然,一定的收入差距出现的合理性,并不能掩盖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一些应当避免或者应当矫治的原因,即收入分配格局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比如,近30年来,由于当初资本极度短缺而劳动力似乎可以无限供给,很自然地形成了重视招商引资和轻视劳工权益的倾向,明显存在着强资本、弱劳工的状况,劳动者所得长期偏低,劳动报酬占GDP之比明显偏低。
再比如,由于一些政策原因的影响,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明显不合理,垄断行业收入高,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收入差别过大。更不要说贪腐等违法现象、回扣等灰色收入,以及那种依靠掠夺资源、制假售假致富的现象。这些都进一步加大了收入差距。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