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中国扶贫政策调整 多部委或将协调跨省扶贫难题

2011-12-13 07:08:00     作者: 王红茹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纲要;片区;扶贫工作;1986年;扶贫开发工作;扶贫攻坚;扶贫规划
[提要] 继11月29日中央决定将我国的扶贫标准上调至2300元后,12月6日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下称“新十年《纲要》”)提出,未来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下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

  我国扶贫开发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继11月29日中央决定将我国的扶贫标准上调至2300元后,12月6日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下称“新十年《纲要》”)提出,未来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下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

  最关键的是巩固温饱成果

  截至2010年,按照年人均纯收入1274元的扶贫标准,全国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8%。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国贫困人口增至1.28亿人,占农村人口的13.4%。

  《纲要》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截至目前,我国的扶贫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年,国家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出台;刚刚出台的新十年《纲要》。每个阶段的任务都不相同。

  多次参加新十年《纲要》讨论的中国社科院农村所贫困室主任吴国宝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第一阶段主要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第二个纲要处于过渡阶段,主要解决温饱问题;新十年,巩固温饱成果已经成为最关键的问题。新十年《纲要》跟之前的相比,不仅仅是纲领性问题,还有总体战略和具体的战略目标“两不愁,三保障”,思路更为清晰,“实际上比温饱更进了一步,尤其是很多指标都更加具体和细化了。”比如到2015年,提高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比例,除西藏外,西部地区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到2015年,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800万户。

  12月6日,财政部官员表示,2012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将超过20%;并将进一步加大绩效评价力度,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理念。

  尽管中国扶贫开发投入将大幅上涨,但是要解决1.28亿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资金依然捉襟见肘。为此,新十年《纲要》提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结合的工作格局。

  在吴国宝看来,三者中最重要的是“行业扶贫”,“像教育、医疗和住房主要应该由行业和部门向贫困地区倾斜来实现。如果仅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一方面扶贫部门不是这方面的专业部门,在教育、住房、医疗方面并没有专业优势。而且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也不可能单独安排资金来解决贫困地区的这些问题,因此,应该把行业扶贫向贫困地区倾斜当做一个很重要的资金来源。”

  新十年《纲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表示,未来将完善民间力量参与扶贫的政策措施,并加快扶贫立法。

  连片特困地区的选定标准

  新十年《纲要》提出,要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主战场。这些地区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宵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

  上述14个连片特困地区将是中央重点支持的区域,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这些连片特困地区是在经过了长期充分的分析、调研后筛选出来的。“国家针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贫困人口等统计数据,把各个县的发展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的贫困县在区域上存在相对集中的一部分区域,而这14个连片特困地区就是这些相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在确定的过程中有两个因素是重点考虑的:一是在全国的经济排名都是比较低的,二是这些县都是连片的。”

魏鹏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