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0 10:26:00 我要评论
施晨燕 程思宁 来源: 中国广播网中广网杭州12月20日消息(浙江台记者施晨燕 程思宁)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人们还都记得大约4年前,一个叫于凌罡的人提出了合作建房的计划,曾经给高额房价重压下的消费者看到了一些希望。但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合作建房无疾而终。现在温州人赵智强又要挑战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昨天(19日)下午,温州营销协会会长赵智强联手北京律师成立团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自称要给北漂盖房"圆一个北京梦"。
赵智强还说,地已经选好了,如果盖起来,房价会比同地段的商品房低40%以上。赵志强的模式与于凌罡有哪些不同?他能否把合作建房变成现实?
根据赵智强的介绍,他们的团队已经在北京南四环、南五环找到了两块面积在100亩以下的目标地块,合作建房没有商品房开发的融资成本,销售成本,同时还要刨除开发商普遍20%的利润,这三块就要占去商品房价格的40%以上。
赵智强:北京我们在南四环这边周边的楼价现在已经达到了2万5左右,新房的价格最起码3万以上,我们自己搞的话也就1万多,五环现在是1万多,我们现在几千块钱就能拿下来了。
赵智强在温州也曾经搞过合作建房,可是质疑声不断,在北京的这个项目中,他说自己一定会吸取教训遏制炒房客。
赵智强:原来我们在温州没有经验,炒房,因为有些人会把他卖掉,所以我们在北京就要求你在北京是没有住房的,如果有一套呢那也必须是为了改善住房条件的,有两套以上是绝对不允许的,从我们的主管意识上来说是要控制炒房。
赵智强说,他就是为了让北漂们能圆一个北京梦。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可赵智强也坦承,难度不小。首先是政策关,目前法律上没有相关的条文规定可以个人集资建房,对此,赵智强的团队成立了北京中康城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同时委托有资质的公司通过竞拍获得土地的建设使用权。其次就是信任关。
赵智强:具体运作上的困难就是一个信任度的问题,使大家怎么相信你,现在大概有200多人,最起码要600人,因为楼盘比较大。这个我们通过一个制度,通过银行的监管。
为了取得投资人的信任,赵智强的团队与一家银行签订资金监管协议。根据协议,资金的去向是固定化的,比如约定只能给特定的建筑公司、开发公司等,而且,将由全体投资人层层选举出8个代表,动钱至少须5个人签字同意。在开发中,还有一个最大的难关,就是土地怎么拿,在过去土地市场火热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来和一掷千金的开发商竞争,所以赵智强等人想乘当下房地产市场过冬之际拿到称心的土地。
赵智强:还有一个运作当中的最大困难就是土地怎么拿,我们现在土地拿的是非常保密的,核心层也就我们3、4个人知道,这没有办法,人家知道了就和你竞争。
赵智强说,这两块地暂不对外公开,只有正式加盟的成员才会带去看地,而且事先还要签订保密协议。此外,还专门制作了一个"中国合作建房网",要求大家先进行网上报名,审查合格后再正式通知报名。等到房屋都建设完成,还有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
赵智强:事先把楼层、朝向、差价我们向大家定好,比如说一层差个200,朝向好的多少,大家先通过,然后才能摸签,手气好的可能摸楼层高的,付出也多一点,手气差的,摸的差一点,付出也少一点,所有的规则都是大会上定然后委托代表。
在整个拿地、建房、分配的过程中,赵智强的团队会向参加合作建房的股东们收取总价3%的管理费。对于一个动则上亿元的项目,3%的管理费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之前在温州的合作建房项目中,因为向股东们收取500万元的费用就曾引发过争议,对此,赵智强是这样说的:
赵智强:管理费有个包括房开的代建费在里面的,这么大项目500万算什么呢?利润肯定有一点,最多就是发工资、奖金可能多一点,这几年下来所有的开支都在里面,房开的代建费就达到了2%,收下来实际上也没多少。
赵智强说,他之所以把合作建房的项目选在北京,而且还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是为了扩大这种合作建房模式的影响力,想努力使它成为与商品房、保障房三足鼎立之势。
赵智强:开发商先拿地,然后再卖房子,我们是倒过来了,先找到业主,然后再一起来拿地盖房子这样。如果以后能形成三足鼎立,一部分人商品房,管他多少钱就买就行了,低收入家庭是政府的保障房,中间的群体他觉得商品房太贵,保障房他又享受不到,这部分群体怎么办呢,那就跟国外一样,合作建房。
没有政策、难以取信、拿地难、分配难,然而这种种难题,似乎都无法成为赵志强在北京推广他温州模式的障碍。然而,对这种集资建房,有些人并不看好。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赵杭生认为,合作建房,听起来美,操作很难。
赵杭生:听起来很好,操作起来很难。
记者:不是特别看好,是这个意思吗?
赵杭生:对,这是小众模式,成本是可以节省,因为对房价问题产生了一种反应,我们国家不允许个人建房,他没有法律基础,没有制度的基础。很多人哪,都是用概念去忽悠人,实际上行的是另一套,就是为了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说起来是合作建房,实际上肯定是有其他目的,我不看好这个模式。
昨晚,在微博上,《新闻纵横》以"您认为温州模式"合作建房"可行吗?"为题,发起了一次网络调查。截止今晨零点,参与调查的111人中,有57%的人认为,合作建房可行。
在调查中,网友"杰森凯龙"认为,只要优惠,为老百姓着想倒是挺好,可是质量有保障吗?网友"杨佐昌"说,个人认为,做秀大于实际意义。而网友"徐生坛"则认为,"行不行先不要急着下结论,要给他试验的空间和舆论环境。"
原本发起于北京的个人合作建房活动,自2002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开花,但都没有结果。2006年11月25日,温州合作建房成功拿到地块,但最终也无疾而终。2010年,温州商人林立人的合作建房,败走深圳。今年3月23日,杭州合作建房因合作银行中途撤出,宣告失败。
现如今,合作建房历经9年时间,转了一圈,又回到北京。这一次,与9年前有什么不同?合作建房,能否在京城落地开花,甚至结果?我们且留待时间的检验吧。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