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过半农民盼国家征地 种地与盖楼收入相差30万倍

2011-12-20 15:52:00     作者: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土地;征地拆迁;种地;盖楼;农业生产;种楼
[提要]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超过一半的农民希望国家征用土地,唯一的要求是得到合理的补偿。日本、韩国也是通过对农民的巨额补偿以及粮食的高价格,使农民种地与从事工业、服务业等行业收入差不多。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超过一半的农民希望国家征用土地,唯一的要求是得到合理的补偿。

  农民为什么盼征地?两年前一则非法征地的消息至今让人难以忘记: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河南灵宝籍小伙子,因在网上反映家乡土地被非法征用而遭当地通缉,此事被媒体曝光后,当地的工业项目中止,被征的土地退还给了农民,小伙子也被释放。

  但这个小伙子讲了一件外人很难理解的事:他并没有被家乡人当做英雄,反而都不敢回老家了,家人也不敢在家乡继续呆了,原因并不是当地政府要拿他怎么样,而是那些土地不再被征用的村民很愤怒,觉得他把工业项目搞黄了,地也不征了,原来许诺的各种补偿款也没有了,与此相应的工业项目上马后带来的工作机会以及相应的房地产增值、商业机会等等都没有了。

  所以,盼望耕地被征用并非个案,应该是绝大多数农民的呼声。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我国巨大的城乡地租收入差距。同样的一块地,如果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搞粮食种植的话,一年每亩净收入几百元,有时甚至是负的,而一亩地用来“种楼”、搞工业,亩产值比种粮收入要高出数百倍仍至上万倍,甚至几十万倍。

  笔者曾经算过一笔账:北京四环内的一亩地,种小麦与“种楼”的收入差距,最保守的估计,也要30万倍以上!通过征地,把耕地转化为工业用地后,身价立即倍增,农民即使分得的数量不多,也远比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强出数倍来。

  二是征地拆迁暴富的神话。近几年因为出现多起恶性拆迁事故,在维稳压力下,不少地区征地开始按市场价进行补偿,出现不少拆迁暴富神话,这对农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郊区,通过拆迁获得数百万元乃至千万元补偿款的农民,并不是少数。拆迁征地带来的收益,比农民数代人从事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收入加在一起还要高出数倍。通过拆迁征地,农民不但暴富,而且住房、社保、工作等基本上都能够解决,远比从事农业生产强。

  孙中山先生所讲的“土地涨价归公”,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下愈来愈难强行推广下去,巨大的级差地租被少数人获得,这笔账谁都清楚。

  三是巨大的城乡公共品服务差距。农村土地被征用后,无论是建城镇还是搞工业与修路,一般会进行大的基础设备投资与建设,必然会给被征地方的基础设施带来大的改观。土地被征用后,所能享受到的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与征地前相比要高了不少,农民当然乐意。

  当然也不是所有农民都愿意土地被征。不愿意被征的,一般来说,应该是他的土地进行了高附加值的养殖、种植或建设等,被征用后补偿的数目比他现在的收入要少,他当然不会同意。

  总之,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巨大土地地租工农剪刀差(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以及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农民土地被征用后所获得的拆迁补偿款、所得到的城镇住房、社保、工作等,比他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要高出数倍。这个前提不解决,农民还会一直盼望土地被征用的。

  对农民和地方政府来说,征地对他们都是天大的好事,农民会得到数倍于农业生产的收入,地方政府通过卖地能获得巨额土地财政。

  但从整个国家利益来讲,则会出大事。如果土地都拿去搞工业了,国家粮食安全会出大问题,对整体经济与国家稳定会造成致命打击。

  所以国家层面会通过各种制度来约束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避免太多太快的农地被征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但一直是防不胜防。

  如何解决目前这个困境?

  其实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应该消除过大的工农收入差距与城乡差距。发达国家一般是通过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民种植规模以及巨额的种粮补偿,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基本持平。

  日本、韩国也是通过对农民的巨额补偿以及粮食的高价格,使农民种地与从事工业、服务业等行业收入差不多。

  目前我国工农收入差距已达3.6倍,城乡公共品服务差距更是在数十倍以上。只有这个差距解决了,农民才不会盼土地被征用。

魏鹏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