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务院听取高铁及其在建项目安全检查情况汇报

2011-12-28 19:12:00     作者:    来源: 中国政府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安全冗余;速度目标值;LKD;高速铁路;高铁;7·23;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7
[提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情况汇报。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情况汇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7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组织开展了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由相关部委、高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的业务骨干和技术专家组成的12个检查组,检查了10个铁路局内已开通运营的全部高铁线路和29个在建高铁项目以及相关设备生产厂家。与此同时,铁道部组织开展了全路安全大检查。

  检查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以及明查与暗访、抽查与普查、动态添乘与静态检测等多种方式,深入细致地检查了安全生产制度、铁路运营安全保障、设备质量保证、在建项目质量和施工安全、环境治理、职工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等情况。通过检查,基本摸清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和管理现状,发现和督促整改了一批高速铁路安全隐患,查找出了可能影响高速铁路健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速铁路安全工作的意见建议。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有的高铁建设项目存在赶进度、抢工期、压缩工期现象;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有的高铁设备和信号控制系统在产品设计、生产、安装、调试过程中存在安全漏洞;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铁路安全法制不够健全,监管体制不够严密等。

  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铁道部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单位,实行动态跟踪、挂牌督办、复查销号的闭环管理,确保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举一反三,深入查找共性问题,制定实施改进方案,全面提高铁路安全管理水平。已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速度,增加安全冗余。(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狠抓关键控制,严格责任追究。(三)强化运营管理、运输组织指挥等安全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四)完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严格落实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五)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实施召回,对关键零部件质量安全问题组织诊断分析和攻关整改。对甬温线、广珠线和海南东环线三条客运专线使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全部进行了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六)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立严格的高铁从业人员准入和淘汰机制。全国高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会议强调,要深刻总结“7 23”特大事故的教训,高度重视安全大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检查组提出的意见,认真整改落实,全面加强薄弱环节,统筹做好铁路特别是高铁各项工作,推动高铁事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一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正确处理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关系,始终把安全作为高铁发展的首要前提和保障。科学规划并严格落实高铁建设投资规模和建设工期,合理确定铁路等级、速度目标值等核心指标,严禁抢工期以及超越批复标准提高运行速度。二要强化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管理,完善设备源头质量安全监控机制。加强科研攻关,提高高铁安全科技水平。完善产品设计、研发等审查把关机制,严格设计质量问责纠错机制和问题产品召回制度。三要健全高铁安全运营和管理机制。完善高铁试运行、安全评估、初期运营、国家验收的有关规定,严格验收程序,规范高铁开通条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高铁运行环境治理。严格高铁主要行车工种人员的准入条件,全面提高高铁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四要强化法制,抓紧修订《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制定《铁路建设条例》。完善高铁技术和装备标准体系。五要深化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增强铁路企业活力。

  会议认为,我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在较短时间里建立起了研发、建设和运营体系。高速铁路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建设发展高铁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汲取经验教训,更加注重按科学规律办事,切实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不断提高高铁技术和装备水平;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中国的高铁事业一定会沿着科学、安全、可持续的轨道继续向前发展。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