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0 16:57:00 我要评论
马扬 来源: 新华网谁是好学生,谁是好家长?
盘点2011年教育热点话题
新华网长春12月30日电(记者 马扬)2011年的日历即将翻过,盘点这一年,那些曾经引起关注的教育人物、事件、现象是否还在我们的脑海中徘徊?它们凝结而成的热点词语和话题是否让每个人的内心充满期待或感慨?
热点一:谁是好学生?
事件:2011年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五颜六色的一年,大家可以通过“绿领巾”“红校服”这些醒目的标识,来了解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教学改革试点的陕西省西安市某小学,尝试让成绩差的学生戴“绿领巾”;在内蒙古包头市,一所学校在企业的赞助下,为成绩好的学生发放了“红校服”;在山东省,一所学校将学生成绩高低分成三个等级,出现了“三色作业本”。
记者点评:如今,一些学校已经习惯性地把学生按成绩分成三六九等,用这样的手段分类,深深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出现这样的教育现象,根源在于当前一些学校仍在奉行唯分数论。虽然我们很欣慰地看到,经过媒体曝光之后,“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等被收回去了。不过,要从根源上杜绝这类现象,还需要各方面转变思想,让教育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质上去。
事件:2011年,网络上还迅速蹿红了“五道杠少年”和“最小博士生”。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七岁开始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的13岁少年黄艺博,与16岁就考上博士,却宣称父母不在北京给买房就不参加答辩的少年张炘炀,谁是我们要寻找的好学生?
记者点评:“五道杠少年”的成长轨迹和“少年博士”的出现,与他们的家庭背景、受到的文化熏染有很大关系,无论如何,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折射出当下一些家长的教育价值观,这种赋予孩子“官样年华”和“早慧”的行为,让人们不得不对孩子教育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热点二:上课讲什么?
事件:2011年,人们还看到了异样精彩的课堂,这些课堂让学生们闻到了幸福的味道:性教育的话题不再变得那么尴尬,网络公开课让知识插上了翅膀,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今年在中小学的课堂上,新增加了性教育课程,师生们不再谈性色变,性教育也不再让师生、家长过多感到尴尬。
记者点评:性教育能够进课堂是一大进步,虽然在内容上,该讲多少,该讲多深,是该模糊还是清晰,仍然有很多的争议,但可以看到的是,性教育确实对孩子有了正确性知识的引导,这就是进步。
事件:2011年5月,复旦大学推出了自己的网络“视频公开课”;11月9日,由教育部推出的首批18所高校的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集体上网。随着国内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相继推出,有关“中国高校视频公开课”的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记者点评:如果说性教育进课堂是为学生打开一扇窗,那么网络公开课的推出则为学生们推掉了一堵墙。希望越来越多的精品课程能够随着网络走向更多的学生,让大家能够从网络公开课中获利。
热点三:校园谁最“潮”?
事件:2011年高校校园新鲜不断。10月,北京大学吴志攀副校长鼓励北大校友讲诚信、做好事说的一段话,被网友整理成了风靡网络的“校长撑腰体”: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此后,一些高校学生纷纷效仿,形成了不同版本“撑腰体”,表态支持学子街头行善,扶助摔倒老人。
记者点评:不同版本的“撑腰体”,折射出的是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创意和激情,让我们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关心社会疾苦、充满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
事件:2011年,很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别出心裁,让“90后”们眼前一亮。“淘宝体”“小清新”等,让习惯了“逛淘宝”“看豆瓣”的新生倍感亲切。复旦大学小清新版的抒情寄语“祝贺你跻身百年复旦的星空!日月光华有你闪亮的眼睛,你计划的秋天已褪去童话的色彩,一个真实的现在可以开垦一万个美丽的未来”令人动容;中山大学教授手写篆体、南京大学的浪漫诗词串烧则彰显学校的人文底蕴。
记者点评:今年部分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别具匠心,充分契合了“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面对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高等教育制度似乎也应与时俱进。
事件:当各式各样的高考录取通知书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时候,清华大学的第四教学楼悄悄挂上了“真维斯楼”的中英文标志,小小的一块标牌立即引起了大家广泛讨论,似乎这才是校园中最“潮”的一幕。
记者点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捐资助学,都会为高校的发展带来极大帮助,学校对捐赠方的感谢形式也可以有很多种,但只有能真正体现学校的文化特点和定位,才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热点四:谁才是好家长?
事件:2011年,究竟谁才是好家长引起巨大关注。年初,来自美国的“虎妈”告诉人们,她用严酷的十大家规把孩子“送”到了哈佛大学。年末,“狼爸”说,自己用棍棒把孩子“打”进了北大。一时间,“好家长究竟该是什么样”成为最热的话题。
记者点评:当个好家长永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90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提出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时代之问。如今,让家庭教育回归理性,同样有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不管是哪种教育方式,都是不能随意复制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家长,的确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教育孩子。
作者:马扬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