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1 15:04:00 我要评论
来源: 央视网节目视频截图
节目视频截图
节目视频截图
节目视频截图
PM2.5颗粒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现在最受关注的环保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和生活在城市中、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们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目前我国PM2.5颗粒污染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水平,污染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又会造成哪些健康威胁呢?来看今天的记者调查。
就在刚刚过去的本周四、周五,中央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大雾蓝色预警,全国不少地区被大雾笼罩,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1000米,局部不足200米。12月30号白天到夜间,山西西南部、江苏大部、广东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霾。这已经是12月以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第二次连续性全国大雾蓝色预警。
事实上,自2011年秋季以来,华北地区就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在10月8日至10日、20日至23日、30日至31日,北京先后3次经历大雾天气过程。仅十月三十日一天,北京市气象台就连续发出三个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城区最小能见度不足三十米。
雾霾天气不仅仅在影响着京津冀地区,远在东北的佳木斯也未能幸免,佳木斯市气象局十一月一日发出了大雾红色预警信号,当地出现了能见度小于三十米的历史罕见大雾天气。
秋冬季节出现雾天原本并不算什么新闻,但是,接二连三的大雾预警,不断调高的预警级别,让人感觉,今年的大雾,好像不同于纯粹由水蒸汽形成的雾。
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
从气象的角度,可能叫雾,我们从污染的角度,如果形成了我们就经常说霾,其实质就是大气当中颗粒物的浓度高了。
北京市环保局的官方网站上显示:2011年十月那三场大雾造成9天空气质量超标,空气质量转差。这也客观上佐证了雾天里空气污染加重的事实。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
北京的这个大气环境质量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颗粒物超标,颗粒物污染,是我们的主要矛盾。
按照专家的观点:2011年秋冬季节出现的大雾,更严谨的叫法应该称之为霾或者是雾霾。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副主任李健军:
相对湿度是一个(区分雾和霾的)指标,超过80%的时候,或者超过90%的时候,经常把它说成是雾,或者是低于80%的时候就叫它是霾,那么在80%到90%的相对湿度之间呢 可能说它是轻雾,或者是雾和霾的混合体。
雾霾天原本并没有引起特殊关注。但是,2011年10月22日,有着八百多万粉丝的地产商潘石屹发布了一条微博:还附上了一张手机软件截图,图上显示北京的空气中PM2.5细颗粒浓度是408.0。这条微博受到网友关注,转发和评论接近7000人。事后,相关人士分析这条微博之所以这么火,是由于微博中提到的北京空气质量指数与北京市环保局当日报告的“轻微污染”有较大的差别,正好验证了网友们“环保局的数据与平时感受不一样”的想法。而这条微博,不仅让很多人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引起雾霾天的那些细颗粒物上。也让PM2.5这个陌生的学术名词迅速进入了公众视野。
PM,是英文单词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的缩写,2.5是指所代表颗粒物的粒径。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粒径为2.5微米颗粒的含量,其通用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也可以用ppm表示。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中粒径为2.5微米的颗粒物浓度,其造成的污染也越严重。由于PM2.5颗粒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可以深入到人的肺部,并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副主任李健军:
人的那个呼吸系统,它就是一个比较天然的,把颗粒物分级的一个系统,就是说比较粗的颗粒物PM10它可能进到鼻腔,那么再更细微一点到5微米这个范围的话,就可能进到咽喉。那么PM2.5,就等于是2.5微米以下的这种颗粒物,它就进到支气管,或者支气管的末梢,那么再细的超细粒子,像PM1或者PM0.1话,那么它就进到肺泡,然后它还可以通过血液,或者说那种体液,它就可以转移到全身。
由于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能够通过呼吸直接进入气管,因此,人体的呼吸系统对于PM2.5颗粒的侵入非常敏感。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
人体如果吸入颗粒物,首先就是刺激气管,呼吸系统的一些平滑肌痉挛,首先使得他的气道狭窄以后使得通气障碍,所谓通气障碍就是说感到呼吸困难了 呼吸困难那么他吸入的氧气就减少,短期内就会产生一些缺氧,当然这些情况首先呼吸系统会出现一些症状,致敏或者导致一些咳嗽,气短,憋闷的这些症状。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雾天,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医院,发现当天呼吸科的门诊量达到了530人次,比正常天气时多出了将近两成,其病人也多以老年人为主。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
空气污染所造成的健康的危害,主要还是有一些重点的敏感人群,我们一般指的是老年人,就是有一些,特别是有一些基础的心血管疾病的一些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心血管系统都不太好,还有就是对于正在生长发育期的一些儿童,学龄儿童,这两类人群都是空气污染的敏感人群。
目前,在国内外的医学界,针对PM2.5颗粒的致病机理已经达成共识:PM2.5颗粒不仅仅能造成呼吸系统的疾病,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郭新彪:
现在认为可能的机制, 就是这些颗粒物吸进去以后,引起肺部产生炎症,释放许多的炎性因子,这些炎性因子进入血液之后,最后直接影响到心脏,同时它会影响到咱们的血管或者其他的功能。
由于目前在我国并没有官方公布的PM2.5的数值,为了了解PM2.5数值的变化会对哪些疾病以及哪些人群产生影响,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在院内自行监测PM2.5数值后,比照北医三院的相关疾病就诊人数,作了相关性研究。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
大气里边这个PM2.5的浓度每增高十个微克立方米 也就是每立方米空气里边增加10个微克的PM2.5的颗粒物的时候,心血管疾病还有些其他的相关的疾病的超额死亡率,要增加大约千分之四这超额的意思它指的是颗粒物的增高会使得人群的死亡率增加的一个百分数 那么相应的一些,比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些急诊的病人,在每增加10个微克立方米的时候,大约是(增加)千分之四到千分之九这样一个范围。
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PM2.5.颗粒浓度过高,很可能对人体造成多种健康威胁。那么空气中这些PM2. 5颗粒来自哪里 ?哪些因素会影响它生成?又有哪些因素会使它的浓度上升呢?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中国生态研究网络大气科学分中心,研究人员向记者介绍:气象学研究表明,真正导致雾霾天的罪魁祸首是粒径为0.4微米到1微米的颗粒,而并非粒径为2.5微米的颗粒物。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
雾霾天这个天数,是跟PM1到PM0.4,这段(粒径的)粒子是最相关的,原因很清楚,因为可见光的这个波长范围是0.4到0.7微米,那当离子的直径在0.4,到0.7微米的时候,它就会散射和吸收这个太阳光。
由于0.4到1粒径的颗粒物可以完全吸收和散射太阳光,从而使肉眼见不到太阳光,造成得能见度下降,因此这一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从电子显微镜下拍摄的图片显示,PM2.5颗粒并非就是单个粒径为2.5微米的颗粒,它实际上是由多个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聚合在一起的组合体。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
这一团都是2.5,实际上你所谓的PM2.5,也不是一个粒子,是一个粒子束,有的是这样的有的这样的一团 单个的粒子,比如说这个就是单个粒子,可能它是一种矿物的结晶什么的。
医学研究证明:2.5微米的粒径是颗粒物能否进入人体的临界值,因此,医学上着重研究的是PM2.5颗粒对人体的影响。而在电子显微镜下的PM2.5颗粒,是由多个粒径更小的颗粒构成的组合体,这些小颗粒中,除了粒径为0.4微米到1微米的致霾颗粒,还有很多粒径为1微米到2.5微米之间的非致霾颗粒,这些颗粒,虽然不会导致雾霾产生,但由于它们同样能进入人体。因此,相关专家指出,即便是天空中没有雾霾出现,也要关注PM2.5的数值。
12月28日,天空中并没有雾霾,在中科院气象所的监控室里,工作人员现场测试了当天的pm2.5颗粒数值。
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吉东生:
它是使用震荡天平法,观测这个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然后现在的PM2.5和PM10的浓度大概是在瞬时值大概在142和204左右,142微克每立方米和204微克每立方米,在过去的二十四小时,平均值是138微克每立方米,和225微克每立方米,以那个现在我们国家的空气质量标准来看呢,这个属于就是超过了国家这个二级的这个标准属于轻微污染吧。
研究人员通过对PM2.5颗粒成分的分析表明:包括煤和石油在内的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工业气体排放和建筑工地扬尘,是城市中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而这些排放在大气中的含有氮、硫、氨成分的污染物不仅会直接增加大气中的PM2.5颗粒,还会和大气中的臭氧起反应,进行二次转化,形成新的PM2.5颗粒。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敏:
污染源排放出来大量的这种气态的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包括农业活动畜牧活动排放的大量的氨,它在空气当中,它进入空气当中它会发生一些氧化的过程,它会进入到颗粒物当中去,成为颗粒物当中的主要部分。这种二次转化的颗粒物往往都是粒径非常小的,在PM2.5这个细粒子的粒径段存在。所以它们对PM2.5的贡献 大概在我们现在几个城市群测量结果下来,可能会超过50%。
根据中国生态研究网络大气科学分中心对北京、唐山、天津等十个观测点的长达十多年的研究表明:能够导致相关气态污染物在空中氧化生成PM2.5颗粒的氮、硫、氨等成分,在这一地区的沉降量颇高。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
整个京津冀地区,硫的沉降量就是每一万平方米,每公顷每年是八十公斤,这很高啊,氮的沉降量是六十公斤,这六十公斤什么概念呢,印度每公顷,可能施肥也施不了那么多,还有重金属沉降,重金属沉降是3.5公斤,这些重金属都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还有呢就是多环芳烃,多环芳烃是什么,是致癌的,每公顷每年大约是0.56公斤。这都是发达国家的十几倍,二十几倍。
2010年9月,美国航天局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在这张2001-2006年间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敏:
就是在这北纬30度、40度的这个地方,是一个PM2.5的这个高浓度区,我们国家处于高浓度区浓度比较高的区域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吧,扬尘的影响,工业的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贡献。造成了京津渤、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些地方的PM2.5浓度高值。
虽然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中,对可吸入颗粒物是通过监控PM10的数值来判定合格与否,PM2.5并没有被列入监测范围,也没有国家标准限量值。对此,专家指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尽管我国部分地区PM2.5数值偏高已经成为客观现实,但一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PM2.5污染防控战已经打响。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敏:
大家要意识到这种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去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作为一个研究人员,也会非常非常密切地去关心这个PM2.5标准出台了以后,我们在一些典型的地区,在随后采取措施以后,这个PM2.5的浓度水平是不是会出现下降的趋势,那大气能见度会不会逐步地改善,如果说这种趋势出现的话,我们继续努力下去,终究会有解决的那一天的。
日前,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部门正在抓紧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该标准将增加PM2.5的监测指标,今年,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将开展PM2.5的监测。那么,针对PM2.5的相关标准会怎么制定,监测工作如何开展,又怎么能通过加强对PM2.5的防控,来降低它对我们的健康威胁呢,我们下期节目将继续关注。好,感谢收看《每周质量报告》,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