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8 22:21:00 我要评论
来源: 人民日报非洲联盟总部所在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在当地语言的含义为“新鲜的花朵”,就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中国政府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项目即将落成,一朵中非友谊与合作之花将在此绽放。它不仅对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推进一体化进程意义重大,而且将成为中非务实合作的又一座丰碑。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已携手走过一段卓有成效的共同发展之路,中非经贸合作已结出累累硕果。一是中非贸易快速增长,贸易额从1950年的1200万美元跃增到2010年的1296亿美元,2011年更突破了16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二是投资合作蓬勃发展,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已累计超过40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147亿美元,目前在非投资企业超过2000家,非洲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地。三是发展援助成效显著,中方不仅为非洲援建了大批学校、医院、路桥、供水等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还派遣了大批农业专家、医疗队员和青年志愿者,并为非洲国家累计培训各类人才近3万名,中国已成为非洲重要的发展援助伙伴。
快速发展的中非经贸合作,在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误解和非议。我们应认识到,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非洲的发展已离不开世界的参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都是非洲的发展伙伴,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各有优势、相得益彰。同时,非洲的发展要由非洲人做主,只有视非洲为平等的发展伙伴、视非洲的需要为自身的机遇,合作才能保持活力,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因此,帮助非洲改善发展条件,增强非洲的自主发展能力,提高非洲的“造血”功能,始终是中非经贸合作的主要任务。
中国在扩大对非援助规模的同时,向非洲提供了优惠性质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通过在非洲设立6个经贸合作区,成立中非发展基金、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带动了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帮助非洲中小企业创业。中国企业也开始将自身的发展与当地的发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赞比亚和苏丹等国,中国企业不仅开采铜矿和石油,还投资建设加工厂和炼油厂,通过技术培训和转让,为当地创造就业、增加税收、提高劳动力技能,并修医院、建学校、铺道路、打水井,造福当地人民。中国企业捐资开展的“中非光明行活动”,已累计为1000多位非洲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这是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
当前,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衰退的阴霾还没有消散,粮食安全、能源问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在此背景下,中非双方的共同利益和相互需求进一步增多,双方既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全球性挑战,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近年来,非洲的自主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保持了年均5%以上的增长,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更重要的是,中非经济互补性强,特别是非洲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中国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十分契合非洲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双方合作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未来,中方愿继续与非方携手努力,让共同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中非人民。为此,中方将从以下方面继续付出不懈的努力。
第一,促进贸易平衡,提升贸易质量。中方将进一步对非洲产品开放市场,积极落实对非洲相关输华产品免关税政策,鼓励中国企业进口更多非洲产品,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同时,中方正积极考虑通过在非举办中国品牌商品展等方式,促进更多优质产品对非出口,让“中国制造”成为非洲人民心目中的品牌。
第二,扩大对非投资,提升产业能力。中方将继续通过经贸合作区、中非发展基金等平台支持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在领域上更多地向制造业倾斜,在方式上更多地向非洲转让技术和管理经验,变“中国制造”为“非洲制造”,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产品附加值,培养技术人才,促进当地就业。
第三,加强对非援助,提高发展能力。中方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扩大对非援助规模,进一步向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倾斜,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继续加强人力资源合作,为非洲培养更多技术人才,帮助非洲国家掌握实用技术,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合作,提高一体化水平。中方将继续鼓励中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非洲的电力、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项目,帮助非洲逐步改善投资和贸易环境,促进非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应该说,相似的历史遭遇、相同的发展任务和广泛的共同利益把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深化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既是中非各自发展的内在需要,也符合双方的现实和长远利益。高虎城表示相信,只要中非双方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使中非友谊之花愈益鲜艳,双方合作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