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外交部副部长:坚定不移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2012-01-28 22:28:00     作者:    来源: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中非关系 非盟 战略伙伴关系 中非合作论坛 外交部
[提要] 1月27日至29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将应邀出席非洲联盟第十八届首脑会议开幕式并对埃塞俄比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国际和非洲形势发生的纷繁复杂变化,中国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备受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关注。

  1月27日至29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将应邀出席非洲联盟第十八届首脑会议开幕式并对埃塞俄比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外交部副部长翟隽表示,访问期间,贾庆林主席将同非盟和埃塞俄比亚领导人共商双方关系发展大计,在非盟第十八届首脑会议开幕式上面向全非和国际社会发表演讲,出席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落成典礼。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农历龙年首次出访,也是今年中非关系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非盟是非洲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组织,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它们都与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都是中国在非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中国非盟战略伙伴关系、中埃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新形势下,双方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

  中国非盟关系、中埃关系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缩影。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中非双方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在发展振兴道路上真诚合作,在国际事务中积极配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开启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新篇章。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全面深入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中非人民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相互了解和友谊更加深厚。中非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推动国际金融经济体系改革、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等方面加强合作,有效维护了共同利益。中非关系发展超出了双边关系范畴,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发展进程。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势头不可阻挡。非洲和平安全形势总体上不断改善,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非洲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势头令人鼓舞。同时,非洲在前进的道路上仍面临艰巨挑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给非洲和平、稳定与发展造成冲击。一些外部势力干涉非洲内部事务,阻碍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和一体化进程。非洲国家求稳定、谋发展、促团结、要自主的呼声更加强烈。

  在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国际和非洲形势发生的纷繁复杂变化,中国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备受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关注。中方一贯认为,非洲的和平与发展关乎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非洲的和平与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国际社会应加大重视非洲问题,倾听非洲声音,尊重非洲意见,照顾非洲关切,坚定维护非洲和平、稳定、发展局面,支持非洲自主解决本地区问题。

  贾庆林主席此次到访非盟和埃塞俄比亚,就是要向非洲和国际社会表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定地同非洲国家站在一起,坚定不移地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并同国际社会一道,为促进非洲和平、发展、团结作出积极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近三年的建设,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如期竣工,非盟第十八届首脑会议将在这座会议中心举行。这座会议中心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重要成果,是中国支持非洲联合自强的生动体现,实现了非洲国家多年的夙愿,受到非方高度赞誉。它将与蜿蜒逶迤的坦赞铁路交相辉映,彪炳中非友好的光辉史册,照亮中非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加强中非团结合作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长期坚定的战略选择。在发展对非关系过程中,中国始终遵循“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原则,并根据国际形势和中非各自情况变化,开拓创新,不断为中非关系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将继续顺应时代潮流,牢牢把握好中非关系发展的大方向,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非各领域合作,增进中非人民的福祉。

  翟隽表示相信,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贾庆林出席非盟第十八届首脑会议并访问埃塞俄比亚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为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陶云江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