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白洋淀二十年历经六次干旱 淀底干旱时可开汽车

2012-01-31 07:04:00     作者: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1983年;1986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新乐站;平原河道;跨流域引水;小兵张嘎
[提要] 90年代后,经过种种努力,白洋淀再也没有干涸,依靠跨流域调水,逐渐维持了“华北明珠”的生机和活力。”  安新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在经历大旱后,因为鱼虾绝迹,当地不得不从外地引进鱼虾品种,放养到白洋淀中。

资料图

  二十年历经六次干旱 如今跨流域引水保生机

  一谈到白洋淀,国人便会想到经典电影《小兵张嘎》。在茂密的芦苇丛掩护下,敌人被游击队消灭于无形。而现实中,水草丰美的白洋淀曾遭遇干涸危机。

  上世纪60年代后,白洋淀先后历经六次干涸,特别是1983年至1988年连续5年的干淀,让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衰竭。90年代后,经过各种努力,白洋淀再也没有干涸,逐渐维持了生机和活力。

  然而,地下水超采、湖泊容水量低,上游水库众多,已成为如今部分北方湖泊的通病。白洋淀的昨日干涸之殇,是否就是这些湖泊的明天?

  文、表/本报记者武威

  白洋淀:

  白洋淀位于华北平原的安新、高阳等县境内,承接大清河水系来水,与北京、天津两城来往便利。然而,上世纪60年代开始,白洋淀在20年间经历六次干涸。90年代后,经过种种努力,白洋淀再也没有干涸,依靠跨流域调水,逐渐维持了“华北明珠”的生机和活力。

  去年12月,华北平原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在白洋淀风景区所在的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客栈老板老王正在忙乎自己的生意。

  曾经

  干旱淀底可开汽车

  依托与京津两城的便利交通条件,从2007年开始白洋淀的旅游业越来越兴旺,王老板开小旅馆一年的纯收入超过15万元。但从小在白洋淀边长大的王老板,却忘不了20多年前的那场严重干旱,“白洋淀,真是个受气的地方!”而记者从安新县一些地方官员的口中,也听到了类似的感慨。

  白洋淀到底受了什么气?安新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张伟胜说,作为滞洪湖泊,白洋淀以往十年九涝。为了治理洪水,1958年后,白洋淀流域陆续建成134座大中小型水库。水库建成后,一旦上游干旱,白洋淀也往往缺水,为保证上游供水,上游水库很少愿意放水给白洋淀;而一旦上游需要泄洪,白洋淀本身的水位也往往偏高,必须接受上游的来水。同时,为保证京津地区安全,安新县也被划为行洪区,“一旦有洪水,我们决不能让北京、天津受灾,必须先淹。”

  而事实上,身处华北平原人口密度最高的京津地区,使得白洋淀变得“越来越渴”。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白洋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6次出现干淀。1966年1月至1966年8月,白洋淀首次干淀,随后的10年里,白洋淀的干淀时间少则1个月,多则9个月。1983年7月至1988年8月,白洋淀出现连续5年干涸,使得白洋淀元气大伤。王老板说:“当时淀都见底可以开大卡车,我们家从前是渔民,不懂得干农活,不得不跑到外地水库去捕鱼。”

  王老板的悲伤记忆与水利学者的记述基本相符。2007年4月,《中国防汛抗旱》杂志《白洋淀干淀原因浅析》一文中记述了当时干旱的情景:“淀底龟裂,航道成为汽车、拖拉机自由出入的通道,大部分淀区成为农业高产田,白洋淀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灭顶之灾:一是野生鱼虾、水生植物绝迹,芦苇减产、质量变次,鸟类繁衍生息的天然活动场所被毁灭,周边自然环境的温湿度失衡;二是地下水得不到淀水的补充,淀区和周边的机井越打越深,机泵更新频繁,形成恶性循环;三是工农业生产、旅游业、水产养殖受到严重影响;四是淀区2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原先以渔业为生的群众不得不放弃渔船,有的群众奔向外地水库或沿海,从事捕捞,维持生计。”

  安新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在经历大旱后,因为鱼虾绝迹,当地不得不从外地引进鱼虾品种,放养到白洋淀中。白洋淀在康熙、乾隆年间曾是皇家水围的所在,几任皇帝都爱在夏天到此以射水鸟为趣。如今白洋淀所产,再非当时原品种鱼虾。

  干淀

  地下水超采是主因

  那么,白洋淀二十年六次干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自然因素,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白洋淀的年平均降雨量正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中国防汛抗旱》报道,白洋淀的形状像一个浅碟子,湖泊调蓄能力低,渗入地下的湖水也非常多,因此白洋淀每年因蒸发、渗漏损失的水量就达2亿立方米。

  事实上,在发生长时间缺水前,有关部门就已采取相关措施,1981年到1984年6月,白洋淀先后从上游水库调水2.93亿立方米,但因途中的各种消耗,淀区只接受到0.87亿立方米。这对于淀水损失显然入不敷出。专家还测算出,即使将当时补水全部输入白洋淀,也不能补足蒸发渗漏的损失。与此同时,由于上游的大量泥沙淤积湖底,造成白洋淀容水量大为减少。

魏鹏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