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2 06:45:00 我要评论
韩娜 来源: 北京晨报这是2012年2月1日在埃及西奈半岛阿里什市拍摄的当地政府官员阿卜杜勒瓦哈卜马布鲁(二排左六)和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商务处公使衔参赞马建春(二排左七)与获释中国工人的合影。新华社发
1月31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国际机场,中国政府工作组组长邱学军(前左)在中国驻苏丹大使罗小光(前右)的陪同下进入机场大厅。新华社发
中国工人在苏丹遭劫风波未平,埃及又传来了中国工人遭扣押的消息,虽然昨天在埃及遇险的中国工人获释,但人们还是为这些在海外工作的同胞们捏了一把汗。去年2月,利比亚局势动荡时,当地部分中资企业遭歹徒抢劫,导致15名中国人受重伤。在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地,近年来也发生过中国人遭绑架或遇袭事件。缘何在海外投资的中国公司员工成为袭击绑架目标?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这些在外打拼的中国企业又该怎样规避风险?昨天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层解析。
为何风险这么大?
海外经营照搬国内模式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副所长蒋姮指出,近年来,一些曾被中国企业认为具有地缘政治优势的高冲突国家正转化成高风险投资地区。目前,中国走出国门的企业大多是到资源能源丰富地区,比如非洲、中东等。国际上存在一种说法就是“资源诅咒”,这些国家相对来说利益结构复杂,党派争夺激烈,社会冲突性更强。“不夸张地说,在有些国家,存在多少个民族,就存在多少支武装。”曾赴非洲、缅甸等地对中国企业海外运作状况调研的蒋姮指出,这些高风险地区与中国政治社会稳定、各方关系相对简单的国情完全不同,而中国企业在这些高风险地区往往照搬在国内的企业运作模式,毫无疑问是行不通的。
“比如在中国的项目通过政府审批就可以了,但在这些地区仅仅依赖传统的高层路线是不够的,因为当地的反政府力量很强,需要平衡。”
普遍缺乏冲突评估机制
蒋姮指出,十几年来,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日益增长,与当地的矛盾冲突也在增加,尤其是由于语言障碍等原因不擅长与当地的社区居民沟通。同时,中国公司普遍缺乏冲突评估机制。而西方成熟的跨国企业在赴高风险地区经营前,甚至会花上一年时间调研社区关系,把冲突评估纳入环保等评估体系之中。“为什么西方国家公司在高风险地区相对较少?不仅是制裁问题,而是他们认为这是雷区,而中国公司往往没有这样的风险意识”
没有风险应对机制
蒋姮分析说,由于缺少了风险意识,中国企业在进入当地后也就没有风险应对机制。而进入高风险地区的西方跨国企业往往在人员、资金、结构体制上有着完善的风险应对配备,一旦出现风险不是像中国企业那样“慌不择路”。“比如有的西方国家公司甚至会雇佣当地黑帮分子成为员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当地创造了平安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平安。”
如何规避投资风险?
不完全依赖当地政府
由于中国在这些地区投资密集且与执政当局关系密切,往往在势力冲突中成为挟持或反对的目标。除了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外,蒋姮认为,中国企业在这些高风险地区经营不应该一味依赖当地政府。
“很多西方国家公司是拒绝直接把资金交给当地政府的,因为政府本身是不稳定的,执政时间有可能比企业投资的时间更短”。“一旦把资金投向一方,也就意味着争夺的‘蛋糕’更大,同时也就意味着贫富悬殊更大,从而激化了矛盾,而企业在冲突地区要做的是化解矛盾,这是对当地人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投资负责。”蒋姮指出,一味依赖当地政府的另一个风险是,中国企业可能要为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克扣等问题“背黑锅”。
蒋姮指出,成熟西方公司的做法是“平衡交往方式”。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