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武汉606米高楼"增高"争第一高楼方案系政府提出

2012-03-01 07:23:00     作者: 吴植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拔高;高楼;武汉公司;连续墙;增高;绿地集团;软实力
[提要] 在建的中国第二、全球第三高楼——60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将可能被“拔高”、从而超越632米的上海中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的消息,连日来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新华网武汉2月29日专电(记者 吴植)在建的中国第二、全球第三高楼——60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将可能被“拔高”、从而超越632米的上海中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的消息,连日来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增高”惹风波

  由国内房地产巨头上海绿地集团投资建设的武汉绿地中心大楼,是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项目的核心部分,整个项目位于武汉三镇之一武昌的滨江商务区核心区,与汉口百年外滩隔长江相望,已于2010年12月破土动工。

  约30万平方米的武汉绿地中心大楼属于整个项目的一期工程,原计划地上119层、地下6层,总高606米,预计5年内完工。据初步匡算,大楼静态投资约为50亿元。

  而在这座大楼可能将被“拔高”成中国第一高楼的消息被披露后,社会舆论普遍质疑“拔高”大楼的动机和意义。

  不少评论认为,武汉最需要的是继续增强民生基础设施:当武汉“中国第一高楼”高耸入云之时,想想一江之隔急需改造的棚户区,想想城中村里的“握手搂”,某些政府官员难道就不感觉“高处不胜寒”吗?!

  有社会人士质疑:建设那么多高楼,是为彰显一个国家的优越感,还是纯粹的形象工程?想让世界信服中国的大国力量,不仅仅要靠“中国速度”和“中国高度”,最重要的是硬件背后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还有批评之声认为,今天武汉加一层,明天上海加一层,个个“欲与天公试比高”,岂不是视规划设计为儿戏?把建筑安全当空气?搭进了不少真金白银,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只为博个第一的名声?

  “增高”意愿源自地方政府

  那么,绿地中心被“增高”情况是否属实?“拔楼助长”行为是否违规?

  记者从上海绿地集团武汉公司得到证实,该集团的确正在对武汉绿地中心拔高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但到底要加高多少尚无定论,将来若有确定消息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绿地集团武汉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武汉绿地中心“拔高”方案最初由武汉市方面提出,以希望使大楼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从而更具标志性。但当记者追问“拔高”动议具体出自何处时,对方表示暂时不便透露。

  记者随即联系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该局负责新闻发布的人士介绍,按照程序,房地产开发商一旦确定建筑高度后,会将规划方案报给规划部门审批。绿地集团目前尚未将“拔高”方案向该局报批。

  这位负责人说,规划部门对绿地中心设有规划条件,即高度不低于600米。绿地集团所说的606米,是企业暂定的高度,最终确定的高度规划部门并未审批确认。也就是说,武汉绿地中心的高度最终在600米基础上超出多少仍不确定,如果大楼“拔高”,并不违背上述规划条件。 绿地集团武汉公司负责人介绍,建造整个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项目需要开挖一座亚洲最大乃至世界最大的深基坑。该基坑地面面积约3.6万平方米,平均深度约30米,连续墙及桩基的深度则超过50米。

  他说,由于基坑开挖规模巨大,加之金融城项目临近长江,基坑工程需要防止江水倒灌等问题,因此它是目前国内施工难度最大的深基坑工程之一,整个地下工程要耗时两年。

  切勿建了高楼失了民心

  记者上网发现,武汉绿地中心可能“拔高”成中国第一高楼这一消息引来的议论,几乎是一边倒的。多数人都不太赞成“为了追求高度而拔高”做法。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保峰教授说,虽然建造超高层大楼在技术上有可能性和可行性,但人们更关注的是其必要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武汉应该以更加自信、更加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个问题。“毕竟,真正的高个子,是不需要通过踩高跷来体现其高度的。”

  该学院副教授万谦说,建设超高层建筑固然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并吸引投资,但中国在超高层建筑领域还缺乏经验,超高层建筑不能只满足传统意义上的安全要求,而是需要有更多的考虑和预想。

  记者调查发现,一味攀高的建筑理念,事实上早已不符合国际潮流;高楼拔高竞赛的背后,恐怕是地方政府“恋高”的政绩观在作祟。如今在一些地方,GDP要年年攀高、争一保三的口号山响,面子工程要“穿金戴银”、无限风光的四处开花。

  其实,楼不在高,安全第一;城市发展,民生第一。用功利心搭建起来的“第一高楼”,必然无法获得民心支持。地方政府与其给高楼添砖,不如为民生加瓦,建造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建出来的天下第一高楼,才能成为百姓的支柱和荣耀。(完)

魏鹏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