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居住证管理办法将报审 为农民工落户城市打通路

2012-03-11 08:36:00     作者: 邢世伟    来源: 新京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居住证制度 农民工合法权益 宅基地使用权 80后
[提要] 黄明表示,该草案将为农民工逐步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创造条件,逐步为农民工在城市有序落户打通政策通道。据介绍,今年两会,7个民主党派中央、共青团中央和部分委员,围绕“农民工融入城市”主题深入调研,提交了180余份提案。

  昨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办理协商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三楼举行。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昨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在当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全国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该草案将为农民工在城市有序落户打通政策通道。

  国务院要求实行居住证制度

  其间,黄明对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2月下发的《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办发[2011]9号文件)进行了解读。黄明说,该文件就实行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出台有关政策措施不与户口性质挂钩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黄明透露,通知下发后,各地各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已经全面清理已出台的有关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各地着重解决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上学、技能培训、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保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180份提案建言农民工入城

  黄明称,目前公安部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形成了《全国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该草案现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力争尽快呈报国务院审议。

  黄明表示,该草案将为农民工逐步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创造条件,逐步为农民工在城市有序落户打通政策通道。

  黄明表示,户籍制度的改革需要一个稳妥推进的过程。公安部门正会同有关部门和一些专家学者,做整个流动人口的宏观政策研究。紧紧围绕如何让大多数流动人口逐步稳定下来、在城镇和农村安居乐业这一重大课题,抓紧开展政策研究。

  此外,黄明还表示,公安部正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建设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今年年底将初步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基本框架。

  据介绍,今年两会,7个民主党派中央、共青团中央和部分委员,围绕“农民工融入城市”主题深入调研,提交了180余份提案。

  数说

  2011年,中国农民工数量为2.53亿人,其中外出就业的为1.59亿人,“80后”、“90后”新生代农工占60%以上。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参加社会保险、分享企业和城市的发展成果。

  众谈农民工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的全体会议和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和国务院部分部门相关负责人对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建言建策。

  “教育不均 农民工子女仍是农民工”

  由于教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和缺少社会垂直流动渠道,现在农村青年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不良循环: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就业的不平等收入的不平等生活的不平等下一代的不平等……久而久之,形成了社会阶层凝固化,形成职业世袭化。农民的孩子外出当农民工,他的孙子也只好当农民工。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厉以宁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新型劳动大军。但城市里农民工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没有完全覆盖这一群体。“进得去,留不下”。

  ——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主任李铁林

  打破户籍限制,允许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入学。在国家层面推进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在所在城市就地高考。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温思美

  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城乡不同福利体制的改革,工作重点要放在提高农村福利制度,并使两种制度顺利接轨。改革的成本到底由谁承担?是政府、企业、城市人口还是农民自己?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宅基地使用权换住房,都是不妥的,成本不能完全由农民承担。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

  农民工进城要实现几个“有”“进城有工作,劳动有合同,上岗有培训,报酬有保障,参保有办法,维权有渠道,住宿有改善”。

  ——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

  (记者邢世伟)

陶云江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