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6 15:45:00 我要评论
来源: 人民网谁为“汉代玉凳”真假埋单?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范围内兴起的收藏热愈演愈烈,文物和艺术品被冠以“特殊商品”充斥各大拍卖场,过山车似的价格造就出数千万富人和穷人。然而今年1月,中国拍卖市场突然被一篇网帖点燃,2.2亿元的天价“汉代玉凳”可能是赝品,随后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来看记者的调查。
江苏邳州,正是这次“汉代玉凳”真假之争的起火点。2012年春节期间,当地的一篇网帖爆料:“2011年1月,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曾创下玉器拍卖的记录,高达2.2亿元的“汉代玉凳”是一件 “赝品”,并且这件天价“赝品”就是邳州当地一赵姓老板2010年加工制作的,耗时约半年,光玉石原料就花费了70多万元,玉工的加工费花了20多万”。该网帖一出,全国舆论哗然,一时间“汉代玉凳”的真假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争论的焦点,为此,记者专程来到邳州调查。
邳州的玉雕产业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邳州好几个村都从事玉雕产业,有从业人员近5万人,年产值二、三十个亿,玉雕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记者来到网帖爆料的向阳村,这是一个城中村,不少村民都从事玉器加工业,村里小巷几乎隔几步就有一家仿古玉器店。记者一路打听网帖中提到的赵老板的店铺。
在向阳村,给记者的第一感觉是“汉代玉凳”在这里不是秘密,大家谈起这件事都很自然。这家店的店主很干脆地告诉记者,他们村里有专门做这种仿古大件的,赵老板家算第一。
几番对话以后,这家店主还热情地带记者去赵老板的店铺,不过在半路上,一抽烟的男子走了过来,跟店主嘀咕了几句,这个店主突然改变主意,说另外有事掉头走了。记者继续打听,最终找到了赵老板的玉器加工店,但赵老板本人并不在店内,只看见现场一片忙碌,切割机、打磨声,十几个工人都各自埋头赶手中的活,无论问什么,他们都很谨慎、要么不回答,要么都说不知道,记者几经努力,找到了赵老板的电话。
自从网帖曝光以来,这里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已经有好几十家媒体来过。不知什么原因,现在赵老板几乎不露面,连接电话都非常谨慎。记者联系上曾经和赵老板见过面,并且几次通过电话的当地记者,他提供了当时和赵老板通话的一段录音。
这边,真假“汉代玉凳”的事,让邳州的赵老板一夜之间成了各媒体追逐的名人,而另一边,76岁的周南泉也被卷入了这场纷争之中。
周南泉,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鉴定组组长,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顾问,正是他为这套备受争议的“汉代玉凳”做的鉴定,周南泉和他收藏界的两个朋友——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任姚政和北京市文物公司华义武共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周南泉告诉记者,他手摸、细看半个多小时,无论从玉质、颜色还是工艺、纹饰看都是汉代的东西,因此将该拍品取名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坐凳(两件)”。而且,为了保护这套玉器不至于流失,他还应委托人要求专门写了鉴定证书。
周南泉说,鉴定完成后他就和这套简称为“汉代玉凳”的拍品没有什么联系了,没有想到一年后突然会在网上爆出那么一个帖子,周南泉至今仍不相信那篇帖子所说是真实的,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问题。但是,一些专家学者,特别是江苏本地的学者却提出了与周老先生不同的意见。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于盛庭告诉记者:“我认为这东西是假的汉代人就是应该说在唐(代)以前,中国人的座姿都是什么做法呢,就是屁股坐在脚后跟上,是曲腿坐在那儿的。因为古代人这个穿衣服,他里边是没有内衣的,他穿这个上下连体的,过去也叫深衣,深浅的深,没有内衣的,那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这种姿势坐的话的,那就出大笑话了,出丑了。”
徐州收藏家协会会长李志强说道:“我是搞这个汉化研究的,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百科全书,是汉代的社会、经济、文化、民俗等等真实写照,那么在我们国家有两万块汉画像石,在这里边可以说没有一件凳子或者椅子的图像,只有积案的形式,只有那个东西。”
据介绍,徐州地区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邳州也是汉代墓葬出土相对集中的地区,因此长期以来,当地一些学者都把汉代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但是迄今为止从未听说或者出土过凳子这样的家具用品。
第二个焦点是,如果这件拍品是高仿玉器,那现在邳州的工艺、技术、纹饰雕刻能否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记者在邳州了解到,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邳州的仿古玉器逐渐兴盛,到现在已经有相当高的水平,据业内人士介绍其制作过程大致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既是根据古籍书上的真品玉器照片选择大小合适、质地适当的玉器原材料。第二步按照片图案雕刻。第三步打磨。第四步抛光。第五步做旧,这个工艺比较复杂,一般使用化学药品做旧,主要用强酸,浸泡半个小时左右。第六步上泥土,即在玉器表面涂上一层泥土,有时甚至就是汉代墓葬里的泥土。
半小时记者从采访过发帖人的当地记者那里了解到,那位化名叫王刚的邳州网友说“汉代玉凳”他也没有见过,这件事完全是听邳州玉器行业的朋友讲的,觉得邳州当地人造的一个东西,2.2亿拍出去就是一个笑话,所以才在网上发帖爆料。
真假一时难以下结论,但“汉代玉凳”的天价又是如何出炉的?
事实上,近几年我国的艺术品投资热持续高涨,艺术品拍卖价格也迅速飙升,有学者概括为“数千万收藏者游戏于一个巨大的财富泡泡之中”。为此各种真假古董,假金镂玉衣等天价赝品频频曝光,“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价赝品的背后往往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洗钱、骗贷、走私等,艺术品这个“特殊商品”有时难免成了一些不法之徒规避法律的途径之一。 那么这件汉代玉凳的天价背后又是谁在运作?
1.8亿元的起拍价是怎么来的?与赵老板有没有什么关系?虽然记者现在无法证明天价拍卖的“汉代玉凳”与赵老板做的玉凳是同一物品,但是“汉代玉凳”1.8亿的起拍价也创下了玉器拍卖的新高。那么,这么高的起拍价是由谁定的呢?依据又是什么呢?
既然如此,那鉴定专家在这个1.8亿元起拍价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周南泉告诉记者,作为顾问,中嘉公司每个月固定给他600元钱作为鉴定费用,其他的事都和他没有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2012年3月7日,记者来到中嘉拍卖公司。
多次协调沟通无效后,记者在现场电话联系上了中嘉拍卖公司一位副总经理。
随后,记者通过多方联系,想跟卖家,也就是委托人了解情况,但委托人和中嘉拍卖公司一样,拒绝任何形式的采访。1.8亿元的起拍价怎么“出炉”?记者无法得知。不过,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任姚政说,即使只看这套“汉代玉凳”的玉料,起拍价也并不算高。
姚主任所说的黄玉,是指新疆和田玉中最好的一种,现在市场价格,每克要卖到几万元。
为了证明这套“汉代玉凳”的原料是和田玉,姚政还提供了全国工商联珠宝检测研究中心的鉴定证书,时间为2012年3月8日,上面写的是和田玉。
记者在邳州一些仿古玉器加工店了解到,不同玉料的价格相差很大,甚至是天壤之别。因此,仿古玉器的原材料多选用辽宁的岫玉和青海白料,青海白料,也叫青海白玉,质地软,外观上与和田玉类似,不过价格要便宜许多。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