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财政部拟组建“金融国资委” 掌管150万亿国资

2012-03-18 08:50:00     作者:    来源: 四川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国资委 财政部金融司 金融监管 财政部部长 金融发展
[提要] 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回答提问时表示,组建“金融国资委”一事,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在进一步调查研究过程中。李曙光说,金融国有资产的实际出资人多头而不统一,财政部和汇金公司是主要的中央金融国有资产出资人,地方金融国有资产出资人状况更混乱。

  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回答提问时表示,组建“金融国资委”一事,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在进一步调查研究过程中。

  听到这个消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显得非常兴奋,他表示,这是官方第一次公开对“金融国资委”表态,而且出自财政部部长之口,不管研究的情况怎么样,提到这个概念就意义重大。

  据李曙光透露,他已经委托全国人大代表周瑶琪提交关于组建“金融国资委”有关问题的建议。而记者获得的消息是,“金融国资委”的组建草案已经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其整体框架由财政部制定。

  鼓与呼

  李曙光一直是筹划单独组建“金融国资委”的积极推动者。他在2010年便撰文疾呼为60万亿元金融国资找个总管家。

  “庞杂的金融国有资产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许多金融资产管理机构管人、管事、管资产互不统一,权责不清。”李曙光甚是担忧。

  时至今日,这种担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随着金融资产的壮大加剧了。

  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达历史新高105.71万亿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达3.2万亿美元;截至2010年11月末,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超过2.24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达4.9万亿元;再加上基金、信托、邮储等金融资产,国有以及国有控股的金融资产已经超过150万亿元人民币。

  如此庞大的金融国有资产却一直处于多头管理的模式:汇金、财政部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派驻董事行使股东权利;财政部负责有关会计、税务、绩效考核方面工作;央行作为国有银行股改的牵头单位,还承担部分监管职责,如反洗钱、外汇头寸等;银监会作为银行监管机构,主要负责业务监管。

  李曙光说,金融国有资产的实际出资人多头而不统一,财政部和汇金公司是主要的中央金融国有资产出资人,地方金融国有资产出资人状况更混乱。

  进展

  事实上,2006年上半年,财政部就牵头开展了“关于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课题。

  财政部金融司在金融国资管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加强金融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绩效评价、金融高管的薪酬厘定、金融国资的转让和划转处置、监交国有资产收益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财政部作为行政监管机关,应当专注于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行使,而不应当扮演金融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角色。”李曙光称。

  可能的方案

  这是官方首次承认“金融国资委”,“金融国资委”似乎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

  据了解此方案的人士透露,新机构拟由国务院直属,中央汇金公司将脱离中投公司归属“金融国资委”;同时,财政部金融司也将被归并进来。这样,以前由中央汇金公司、财政部金融司以及银监会和央行等机构对于金融企业的管理权限,将集中起来统一归并到“金融国资委”。

  在财政部制定的整体方案中,财政部、汇金所持中央级国有金融资产划拨至“金融国资委”,央行也将逐步从管理出资人职责及部分金融监管职责中退出,而银监会、保监会及证监会应当从出资人角色中逐步退出,集中行使金融监管职能。尤其是,将“三会”的人事权尽快划拨至“金融国资委”。

  “一个扮演明确出资人角色的"金融国资委"加上一个担当市场监管职能并整合"一行三会"职能的金融协调委员会,如果这套机制得以构建,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与明确的前景。”李曙光说。

  另一个进展是,三大保险公司的组织关系及人事权将统一交至中组部。去年11月,中投公司发布公告也称,全资子公司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的职能逐步得到落实,高级管理人员已到位,聘任樊功生为中投(香港)总经理。

  李曙光认为,中央及国家有关部门对金融机构进行调整和改革,既是出于防范和应对金融风险的考虑,也是为了理顺汇金和中投的关系,为“金融国资委”的组建铺路。

王云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