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民政部:逐步提供免费基本殡葬终结垄断暴利

2012-03-27 06:24:00     作者: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殡葬服务 殡葬用品 殡葬行业 社会事务 低收入群体
[提要] 记者从民政部获悉,目前,全国已经有14个省92个地级市还有400多个县级地区实行了惠民殡葬政策,惠及5亿左右人群。

  记者从民政部获悉,目前,全国已经有14个省92个地级市还有400多个县级地区实行了惠民殡葬政策,惠及5亿左右人群。下一步民政部将探讨从国家层面来出台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可行性。

  如何把丧葬用品的高价格降下来?政府还将实施哪些殡葬惠民政策?3月26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就这些公众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解读。

  殡葬暴利如何终结

  基本服务政府定价,选择性服务通过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规范

  每年清明节前后,殡葬暴利以及“死不起”便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认为,存在以上说法的原因,首先是殡葬供需市场信息不对称,基本服务与选择性服务边界不清,导致了殡葬行业暴利之说与实际经营情况之间的差异。

  据介绍,群众殡葬消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政府定价的基本殡葬服务,包括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第二部分是与火化遗体相关的选择性殡葬服务,包括遗体清洗、整容、防腐,悼念等内容,实行政府指导价,第三部分是个性化、特殊化服务,完全市场化运作。目前,为减轻群众丧葬负担,不少地方出台了以减免低收入群体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为基础的惠民殡葬政策。

  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殡葬领域公共服务水平低、殡葬救助保障政策措施不健全,尚不能满足群众的丧葬需求。再加上殡葬具有自然垄断和特殊精神消费特征,殡葬用品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价值规律。

  针对上述现象,民政部将坚持对基本殡葬服务实行政府定价,保持公益性,并逐步建立从特殊困难群众起步、减免殡葬基本费用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对选择性殡葬服务需求,民政部将通过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强化殡葬价格监管,确保价格公开,丧户自愿选择。下一步将加快管办分离步伐,剥离殡葬服务单位的公共行政成本,减轻殡葬事业单位的经营压力。

  骨灰盒价格怎么降下来

  殡仪馆销售的统一招标采购,并规定差价率或实行最高限价

  目前,骨灰盒普遍售价较高,老百姓认为办丧事花了不少冤枉钱。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骨灰盒等丧葬用品的销售已经完全向市场放开,不过,确实存在价格较贵的问题。民政部规定,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特别是要保证中低价位有充足的市场供应。尤其是在殡仪馆销售的骨灰盒,都要求统一集中招标采购,并规定一定的差价率或实行最高限价,遏制价格虚高现象。

  为解决好殡葬服务领域存在的服务收费管理问题,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民政部协调国家发改委,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这位负责人说,民政部门的具体措施包括明确殡葬服务性质和管理手段,完善公墓服务收费政策,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制定完善基本殡葬收费减免及政府补偿办法等。

  惠民殡葬能推开吗

  从低收入群体起步,逐步到向所有居民提供免费基本殡葬服务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解释说,惠民殡葬政策是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保障,对城乡低收入群众乃至所有居民身故后提供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存放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的制度性安排。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92个地级市、471个县级地区实施了不同内容的惠民殡葬政策。2012年底,力争基本实现低收入群体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

  这位负责人表示,民政部要求各地从低收入群体起步,逐步扩展到向辖区所有居民提供免费基本殡葬服务。已经出台惠民殡葬政策的地区,要进一步充实惠民服务内容,扩大惠及范围,增加保障项目,提高减免补贴标准。据悉,这项工作已被列入民政部2012年民政工作要点。下一步,民政部将协调相关部门,探讨从国家层面出台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可行性,采取鼓励先进、以奖代补等形式,提高各地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积极性。

  此前,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2012年清明节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要优先对骨灰寄存、树葬、草坪葬以及骨灰深埋、撒散等生态葬法实行费用减免。对土葬改革区群众自愿火化的实行政府奖补,探索将普通告别厅、普通骨灰盒等服务项目和产品纳入减免范围。积极研究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惠民殡葬政策。”

  【链接】

  来自江苏省民政部门的消息显示,江苏省力争在今年底实行全民普惠的殡葬政策。相关数据显示,江苏省每年死亡人数在45万左右,人均基本丧葬费用为1300元左右,如施行普惠丧葬政策一年需要资金5.7亿元至6亿元。根据部署,江苏还计划今后对选择生态葬、节地葬等方式的群众提供相应补贴,立体式骨灰寄存保管费等也将逐步纳入免费范畴。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