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本站搜索:

武汉理工大廊坊班合作方存疑 合作机构"不存在"

2012-04-27 06:40:00     作者:    来源: 京华时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武汉理工大学 廊坊班 同等学力 经济学会 学员
[提要] 近日,一则关于武汉理工大学廊坊硕士班大批学员涉嫌伪造本科学历骗取研究生学位的消息,引发网民普遍关注。百余名学员涉嫌伪造证件并顺利拿到了“货真价实”的硕士文凭。

  近日,一则关于武汉理工大学廊坊硕士班大批学员涉嫌伪造本科学历骗取研究生学位的消息,引发网民普遍关注。百余名学员涉嫌伪造证件并顺利拿到了“货真价实”的硕士文凭。

  就此,记者在北京、天津、河北廊坊、湖北武汉四地展开调查,发现武汉理工大学在廊坊两个合作方办学资质存疑。

  ■追踪报道

  学员包括当地党政官员

  有知情人爆料称:武汉理工大学廊坊班学员李晶于2006年12月30日获得武汉理工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但在一张资料照片中却可以看出,河北工业大学教务学籍查询系统显示,李晶于2002年通过统招进入该校城市学院文法学院学习,2006年7月1日毕业。李晶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网络热点,也不会接受采访。

  另一个“廊坊班”学员名叫李久洲。其向武汉理工大学提供的河北工业大学学籍证明存疑,河北工业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经与学校教务处及继续教育学院核查,没有此人,李久洲肯定不是本校毕业生。”

  有知情人提供了一份名单,名单显示,从2004年至2009年,武汉理工大学廊坊硕士班先后有近200位学员拿到了同等学力硕士学位、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或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名单显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院长马卫国于2004年1月6日取得了产业经济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

  马卫国告诉记者,“早已不上(廊坊班)那个学了,证书都不要了”,之后又承认已拿到由武汉理工大学发放的硕士学位证书。对于自己的本科学历,他表示“我们一批人是学校统一毕业的,是党校”,但旋即改口表示“还有河北大学”。

  名单上的近200多人除一小部分外,主要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职工和廊坊当地各党政机关的官员。河北省委组织部已派出人员赴廊坊市调查相关事宜,并从廊坊市委组织部调取了相关人员的档案。

  武汉理工大被曝每人收2万学费

  根据申请人按规定提交的学历证明,学位授予单位只需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输入学历证书号,即可确认证书的真伪。那么武汉理工大学为什么没有发现申请人如此明显的造假行为呢?

  据“廊坊班”的一位学员透露,学员都曾缴纳过2万元左右的费用。廊坊市社科联前主席张学礼也表示,公共管理硕士学员的学费为2.8万元。武汉理工大学收取学费后,会给合作方留一笔管理费。

  “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会长、原“中国企业报社河北省廊坊市工作站”职员、据知情人称为“廊坊班”主要负责人的李景元说,武汉理工大学确实给应用经济学会一笔管理费,具体数目他不便透露,教学点人员每月2000元的津贴,由武汉理工大学按照名册直接发放到个人。

  他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联合办学协议书文本,记者发现该文本既未加盖合作双方公章,也没有时间落款。更令人存疑的是,合作内容没有在此份协议上体现。

  对造假骗文凭的质疑,李景元承认:2006年之前,同等学力硕士和高校教师硕士等对相关报名资格审核确实有一些不规范,不需要学员到国家指定的高校审核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等原件,只需学生自己传真一份报名表到报考高校即可,“相关环节存在漏洞也未可知”。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黎江东表示,学校已启动了对校经济学院廊坊硕士课程班的调查。

  与“不存在”机构合作4年

  网民对武汉理工大学在廊坊两个合作方的资质提出了疑问,认为“中国企业报社河北省廊坊市工作站”和“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不仅身份存疑,更不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关办学资质。

  中国企业报透露,早在2002年该报已将全国各地方工作站全部撤销。该报副总编曾永青明确表示:“报社曾设立的廊坊工作站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如果武汉理工大学与工作站合作办学,则应与中国企业报社进行联系。”他确认,报社至今也没有参与和武汉理工大学的合作办学。

  更蹊跷的是,从2002年“中国企业报社河北省廊坊市工作站”撤销到2006年改用“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的名义继续合作办学,这期间有4年左右的时间武汉理工大学和一个理论上已“不存在”的机构开展着硕士生教学工作,并向这些学员中的一部分人颁发了国家认可的硕士生学位证书。

  据“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的业务指导单位廊坊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主席张明贤介绍,“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成立于2006年年底,主要业务范围是学术交流、学术咨询、书籍编辑等,“办学不在学会的业务范围内”。  据新华社电

马震

editor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