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9 08:13:00 我要评论
卫敏丽 来源: 新华网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谈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9个部门和群团组织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社工规划》)。
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日前,就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进行了解读。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缺口很大
记者:请介绍《社工规划》出台的背景?
李立国:其制定出台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发展了一支20余万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他们在提供专业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专业作用逐步显现。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刚刚起步,还存在基础比较薄弱,岗位不明确,投入不充足,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太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太合理等问题。
记者:我国现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0余万人,与《社工规划》提出的目标相比,到2015年还缺口30万人、到2020年缺口125万人,如何填补这个缺口?
李立国:为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首先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目前,全国有320多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专科和本科,6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每年培养2万余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今后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能力、扩大专业教育培养规模。
完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目前,我国共产生54176名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其中包括13421名社会工作师和40755名助理社会工作师。我们将加快建立社会工作员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制度。通过完善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产生大量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社工规划》提出三个重点工程,即“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还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教材建设工程”,到2020年,重点扶持发展300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通过职业晋升、薪酬激励等留住优秀专业人才
记者:针对当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职业吸引力较弱、难以留住优秀专业人才问题,《社工规划》提出了哪些激励保障措施?
李立国:要留住优秀专业人才,必须通过建立职业晋升机制、建立薪酬激励制度等方式,当然还要畅通流动选拔渠道。
根据《社工规划》,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逐步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鼓励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相关岗位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求各级党政机关招录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
针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不明确、不充足等问题,《社工规划》提出要加快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步伐,加大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使用。
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等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步伐
记者:在促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西部地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方面,《社工规划》做出了哪些制度安排?
李立国:为贯彻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这些地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步伐,《社工规划》提出了三方面重点支持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支持制度。《社工规划》提出要研究制定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积极推动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国家有关对口支援机制,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向急需紧缺地区、部门和行业流动。
二是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通过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示范引领其他农村地区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推动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农村流动人口、留守人员以及社区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同时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发达地区实践锻炼创造条件。(记者卫敏丽)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