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本站搜索:

中国投入10.5亿科普惠农兴村 引入科技增收致富

2012-05-21 14:54:00     作者: 胡其峰    来源: 光明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惠农 增收 中央一号文件 科技致富 蔬菜协会
[提要]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中国科协、财政部于2006年开始实施的一个科普项目,每年在全国评比、筛选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支持、鼓励他们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财政第一次采用专项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农村科普工作,是中央财政支农的一大创新、一大亮点。

  编者按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中国科协、财政部于2006年开始实施的一个科普项目,每年在全国评比、筛选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支持、鼓励他们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财政第一次采用专项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农村科普工作,是中央财政支农的一大创新、一大亮点。2006年5000万元,2007年和2008年各1亿元,2009年2亿元,2010年和2011年各3亿元,年年递增,实施6年,共投入10.5亿元。

  六年来,这些受表彰对象是否真能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引导更广大的农民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且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呢?

  引 子

  提起这几年的致富经历,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前进村30岁的彝族农民周丹再三说:“没有协会的帮助,家里的日子绝不会像现在这样舒心!”

  周丹说的协会,是草坝镇农民自己成立的果蔬种植协会。2004年,周丹加入了这个协会,并在协会请来的农业专家指导下,学习了蔬菜种植技术,搞起了5个蔬菜大棚。“在我们这儿,黄瓜一年可种三到四季,茄子、西红柿可种两季,每个大棚一年的纯收入能有一万多,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小周家里最近还添了辆比亚迪小汽车呢!”一旁的协会理事长、前进村村委会主任姜森耀高兴地插话。

  2010年底,草坝镇果蔬种植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并获得了2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利用这笔资金,姜森耀和会员们商量着办了几件事:一是为了分担种植品种单一的风险和改变土壤质量,请专家试验了食用菌等几种新的大棚种植品种;二是考虑到目前农资价格高,为会员进了两吨复合肥,协会承担了其中一半的费用;三是多次请专家培训会员,讲解农业科技知识。“20万元虽不多,可却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姜森耀说。

  如今,尝到科技致富甜头的果蔬种植协会的会员们自己也变成了“土专家”,开始向周边群众传授自己的技术和致富经。

  “这正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希望达到的良性循环效果。”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中国科协、财政部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一个科普项目。六年来,这一计划共安排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0.5亿元,表彰奖励了6456个先进集体和个人。那么,广大农民从中究竟得到了哪些实惠?计划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记者调查发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引领农民科学生活,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等方面,充当了“领头雁”的角色,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这一计划对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也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作用。

刘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