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5 15:13:00 我要评论
刘世昕 林洁 来源: 中国青年报佛山事业单位“无痛改革”
这一次,磕磕绊绊10多年的事业单位改革终于在全国拉起大幕1个月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出台1年之后由新华社全文发布。此举被解读为:改革路径和时间表逐步清晰。
就在各地积极酝酿实施改革的时候,敏感的媒体发现,广东省佛山市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早在4年前就悄然破冰,并于2011年年底以“减少机构140个,收回编制965名”的成果收官,基本实现了事业单位“政府归政府,公益归公益,市场归市场”的改革预期。
更让人惊叹的是,尽管分类改革任务艰巨复杂,但佛山市改革过程“无1人上访”,实现了震荡较小的平稳过渡。时至今日,虽然还不能对佛山事业单位改革盖棺定论,但其“无痛改革”的样本意义已赢得各界关注。
最难啃的硬骨头
因为涉及4000万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伴随诸多部门的利益博弈,自1992年中央首次提出改革之后的10多年里,事业单位改革多次箭在弦上,又屡屡引而不发。
在一些参与论证的专家看来,改革的最大难处是动力不足。“事业编制”好处颇多:他们和公务员一样有行政级别;他们退休后按工资比例拿退休工资,数额高于社保支付的养老金;他们捧着只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如此丰厚的奶酪,谁愿意动?
“现在改革要做的,就是将传统事业单位按职能重新分类定性,政府的归政府,公益的归公益,市场的归市场。”佛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毛乐萍说,“所以,分类是要攻克的第一个堡垒,也是这轮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
“划归行政机关的好办,要划成企业的工作比较难,但分类改革中博弈最厉害的,是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二次划分。”毛乐萍介绍说,新公益类事业单位中,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被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政府全埋单;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被划为公益二类,政府部分埋单,其余部分自己筹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被划分为公益三类,虽然也能享受一定政府购买服务的贴补,但自收自支,未来有可能要转为企业。
“自己的单位能不能保留事业单位,留住了划为哪类,都是当时最热的话题。”佛山市编办机构编制科科长黄贵邵清晰地记得,改革方案讨论期间,办公室门庭若市,探消息的,打招呼的,络绎不绝。
佛山原来有4个要素交易中心,按方案要整合为一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来机构都有自己的正副职,而整合之后,只能设一正三副,谁留谁去?当时所涉及单位的干部人心惶惶,没几个能睡得着觉。
对普通职工来说,他们最担心的是未来的待遇保障。如果新机构不再有拨款,吃饭问题怎么办?将被划成企业的则担心,退休后是拿退休工资还是低得多的养老金?那些要撤并单位的员工更是焦虑,甚至有退休职工到编办来询问:“将来我们的关系放在哪儿?”
除此之外,改革的压力还来自事业单位的“婆婆”们。作为上级主管单位,“婆婆”都愿意膝下“枝繁叶茂”,都不希望自己管辖的单位被企业化,或被撤并。
“就压力来讲,"婆婆"们是最难缠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都是实权部门,理由看起来也很充分,要么说自己的儿孙部门与中央部委是一脉相承;要么就打专业牌,强调自己专业性强,无法取代。“那段时间干得真是很难呀!”
受损人最少,改革最优
对“婆婆”们的干预,佛山市编办态度鲜明。“不管谁来找,我们都拿出一把相同的尺子。”毛乐萍说,有相关法律、法规授权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才保留,“"中央部门一脉相承"的说法也不能作为依据。”
“当然,前提是标签要清晰细化。”毛乐萍补充说,“公开分类的标准,大家分类入座。这样就能减少些争议。”
相较对“婆婆”的硬朗,佛山改革对职工则表现了充分的温情。“改革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保证被改革者的待遇、福利不受影响。”
毛乐萍说,改革方案几乎针对每一类身份变化的人群作出了规定,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利益。“这是改革能平稳过关的关键。”
改革中受冲击最大的是撤并或转企单位的职工。他们被分成“老人”、“中人”和“新人”,对他们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
例如,转企单位中,转企前已办理退休的“老人”,保留其现有社会保险待遇不变。对2008年至2012年间退休的“中人”,如按企业标准计发的退休费低于原事业单位工资计发的退休费,差额部分按比例给予补贴。而对2013年以后退休的人员,则不再补差。
“至于撤销单位的退休人员,则移交给社区管理,但单位必须一次性支付社区3000元,一次性支付本人1.5万元。”
毛乐萍介绍说,撤销单位在职员工也有补偿,“所有这些补贴、补偿,如果单位承担不了的,全都由财政兜底。”
佛山方案的减震效果很好,至今无一人上访,但也引发了“花钱买稳定”的质疑。对此,毛乐萍认为,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反阻力设计就变得至关重要。受损人最少、改革最优,为此所做的所有投入,都是深化改革的必要成本。
事实上,佛山不仅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投入巨大,还在不断提高企业的养老保险待遇。目前,企业退休人员拿到的养老保险金比事业单位的退休工资还略高一些。一位来佛山考察的专家感叹:“在这样的环境下搞改革,怎么还会有难以逾越的阻力?”
给弱者保障给强者天地
尽管佛山对被改革者的保障很有力,但佛山改革没有走过场。“我们是确确实实把一批机构和人员推向了市场。” 毛乐萍说,有时这种剥离还很精细。
原来佛山市节能中心既有为政府提供节能减排监管的职能,又有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技术的职能。前者政府的属性强一些,而后者就是市场行为。为了切割清楚,就把中心划成了不同的部分,政府的归了政府,市场的归了市场。
一旦被剥离到市场,就必须自我生存。佛山市电影公司的蜕变是个典型例子。
“当初要我们转企时,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被政府炒掉了"。”电影公司负责人梁国基回忆道,“虽然这些年改革不断,但公司事业单位的性质一直没有变,而且还拥有23个令人羡慕的事业编制,也算是个正科级单位呢。”
职工们更沉不住气,有人甚至急出病住院了。大家围着梁国基,让他再去“做做工作”。
而这轮改革似乎来得很坚决。梁国基打听来的信息是,如果继续干,那么连公司带人都得转为企业身份。如果不干,政府给相应的补偿,公司由市国资委收回对外承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