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7 06:48:00 我要评论
李娜、王攀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6月6日是国际“爱眼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前后,各地纷纷开展的免费爱心眼科手术往往成为许多眼病患者重见光明的希望,然而,很多眼病患者至今仍然在黑暗中焦虑地等待,企盼一副捐赠的角膜能让他们看到久违的世界。
“全国约20个眼库几乎都是空库”
“一位病人等待角膜移植手术的时间,我看最少要以年计数。”中国眼库创始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导师、广东省眼库主任陈家祺告诉记者。作为全国最著名的眼科医院,去年约有400例角膜移植手术在该中心进行,而目前全省需要角膜并且登记的患者却高达两三千人,且近20人急需在半个月内,甚至是马上接受手术。
尖锐的角膜供需矛盾不仅仅出现在广东。据陈家祺估计,全国每年至少应实施30万到40万例角膜移植手术,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然而,因为捐赠的角膜严重不足,每年实际进行的手术仅约5000例。
作为全国最先发起建设角膜捐献机构的专家之一,陈家祺说,全国约20个眼库,几乎都是空库。
“就像是银行一样,有银行但是没有人存钱。”这位为光明事业奋斗了整整50年的老专家无奈地说。在过去的10多年里,医院获捐的角膜总是随到随用,极为紧缺,只有化学伤、烧伤等病情紧急的患者才能获得优先安排。
技术不是难题 观念才是门槛
虽然角膜移植属于比较精细的显微手术,但是培养一名合格的角膜医师并不是件难事,技术也足够成熟。供需矛盾突出,捐赠者少,跟我国的文化背景不无关系。
陈家祺认为,只有移风易俗,建立角膜捐献的理念,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进行捐献。
“在进行角膜采集时,医生也一定要照顾捐献者的情绪和家人要求。”陈家祺介绍说。
对捐赠者给予一定的荣誉和纪念,既是对其行为的肯定,对他人也是一种鼓励。
目前,全国统一的角膜捐献及使用规范还未出台。广东省眼库由机构本身向社会公布捐赠流程和须知,而各个省市的规定不尽相同。在接受外国眼库的赠与角膜方面,也没有规范可以参考。未来实现眼库内部、全球联网及资源共享是发展的方向,然而很多事情还需要从头摸索。
今年72岁的陈家祺,在庆祝从医50周年的时候,签署了角膜捐赠协议。当不可避免的那一天到来时,他将以自己的角膜,对人类光明事业作出最后的奉献。
(据新华社广州6月6日电记者李娜、王攀)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