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本站搜索:

天宫与神九成功完成手控交会对接

2012-06-25 07:20:00     作者: 商西    来源: 京华时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交会对接;对接机构;天宫;手控;对接装置;时间精度
[提要] 昨天12时55分,航天员刘旺驾神舟再会天宫,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手控交会对接,开创了中国人太空“开飞船”的历史,也意味着空间站的大门已向我们开启。航天员在手动操作实施交会对接过程中,看到的电视图像、听到的地面声音,主要得益于通信系统的畅通无阻。

视频截图神九与天宫进行手控交会对接试验。新华社发

  昨天12时55分,航天员刘旺驾神舟再会天宫,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手控交会对接,开创了中国人太空“开飞船”的历史,也意味着空间站的大门已向我们开启。

  重回天宫,3名中国航天员一起抬起右臂,向祖国和人民敬军礼。

  继突破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我国完整掌握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中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这意味着我们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向着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对接

  每次确认竖大拇指

  昨天11时12分,相聚6天的神九与天宫一号缓缓分离。此时,景海鹏、刘旺、刘洋身穿白色舱内航天服,坐于神九返回舱内。为了手控交会对接,他们前晚已开始准备,将一些物品从天宫搬回神九,昨晨不到5点就起床,穿衣、检漏、关舱门,暂别天宫。

  在140米停泊点,飞船进行45分钟左右的休整,准备工作紧密有序地进行。

  飞船推出对接机构,故友重逢般向天宫伸出“双手”。刘旺轻轻操纵座椅两侧手柄进行测试,“01号手柄正常!”“姿态手柄正常!”每一次正常状态得到确认后,刘旺与刘洋都对着摄像机竖起大拇指……

  刘旺掌舵百米穿针

  12时42分,飞船再次启程。此时,神九转为手动控制,每一步都将由航天员亲手操纵。刘旺左手边的平移手柄和右手边的姿态手柄,在他的娴熟操纵下流畅地轻轻划动,仿佛已成为他双手的一部分。

  如果说此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是在“坐飞船”,这一次,刘旺开创了中国人太空“开飞船”的历史。这个“舵手”不好当:他要将飞船与天宫之间的角度严格控制在1°之内,横向偏差不超过0.2米到0.3米——对于重量超过8吨、长达9米的飞行器而言,难度相当于“百米穿针”。

  刘旺一边控制手柄,一边观察仪表。调整、前进、调整——超过1500次的模拟训练,让每一个细小动作都显得举重若轻。在刘旺身侧,景海鹏与刘洋一起,为他的操作提供支持。

  天神一吻刘旺闪泪

  12时48分,神九对接环捕捉到天宫。当飞翔的轨迹如渭水般穿过甘肃与陕西的土地,两个飞行器上12把对接锁准确启动——12时55分,神九与天宫紧紧相牵,对接成功!

  刘旺、景海鹏、刘洋手拉手高举过头顶,景海鹏沉稳得一如既往,刘洋的笑容灿若夏花,刘旺再次挥了一下握紧的拳头,如同8天前出征时一样。只是这一次,他的眼中有泪光闪动。

  ■点评

  每分钟心跳90刘旺对接100分

  “打分的话应该是满分100分,非常的完美”,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昨天下午点评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打出了满分。

  他介绍,此次对接在短短的几百秒内,也就是6分多钟完成,比允许的时间缩短了3分钟左右。“景海鹏所有的指令发送正确,刘旺操作非常平稳,对接精准完美。”

  “刘旺在训练中,基本上没出现过操作失误”,陈善广介绍,这次由刘旺担纲操作的手控交会对接,精度在1°以内,相比几天前神九与天宫的自动交会对接而言,精度更高。

  飞天前,刘旺在地面接受采访时曾说,担任手控交会对接关键岗位,“没感觉到什么压力,因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乐在其中。”

  当被问及“现在有几成把握”时,刘旺平静地说“百分之百”。昨天,他做到了。

  那么在手控交会对接的最后关头,刘旺的心跳有多快?“应该要高一些,是自然的反应”,陈善广透露,刘旺当时的心跳约为每分钟90下。

  回宫

  航天员“回宫”行军礼

  在成功完成中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之后,3位航天员昨天下午4点左右再次进入天宫一号,并拍下“全家福”。

  刚刚作为“驾驶员”操作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刘旺,打开天宫一号前舱门,像鱼儿一样率先“游”进天宫一号。景海鹏和刘洋紧随其后。

  与7天前第一次打开天宫之门相比,这一次开门似乎轻松多了。6天前第一次进“家门”时,他们还不得不靠舱壁上的限位器固定身体,现在,3个人健步如飞、往来自如。

  驻足,站稳,3人并肩而立,冲着镜头挥手致意。

  “神舟九号按计划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再次进入天宫一号。感谢首长和同志们的关心,我们将再接再厉,坚决完成后续任务。敬礼!”刘旺的声音清晰地从太空传回地面。身着蓝色的舱内工作服,刘旺站在中间,左右两边分别站着景海鹏和刘洋。3名中国航天员一起抬起右臂,向祖国和人民敬军礼。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表示,在这6天里,航天员完成了6项主要工作:

  一是在两个航天器以自动控制方式实施首次交会对接时,对交会对接进行全程监视。

  二是在组合体内建立了天地同步的作息制度。

  三是开展了航天空间医学实验。

  此外,航天员还协同地面完成了飞行器的照料与管理、失重的防护与锻炼及个人生活照料等工作。

  状态

  航天员瘦了但状态良好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昨天透露,3名航天员上天以来,体重下降,都瘦了。但根据最新数据和判断,他们的身心状态非常良好。

  陈善广介绍,前3天一般是人体对空间环境,尤其是失重环境适应的过程。18日下午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后,航天员们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基本适应空间失重环境。他提到,航天员们目前精神饱满、思路清晰、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主观感觉与身心感觉状况良好,心电呼吸体温血压等基础性生理指标正常,饮食、大小便正常。

  本报记者商西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

  飞行3170年一秒都不能差

  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捕获,缓冲,拉回,锁紧,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天宫一号与神九上演了一出美妙的手控交会对接“大戏”。这令人激动人心的一吻,是无数双手默默托举而成,是无数汗水与心血浇灌开出的花朵。 >>手控对接装置

  不小心碰到手柄没有事

  此次神九手控交会对接系统主要包括:电视摄像机、靶标、综合电子显示屏、控制手柄等。电视摄像机安装在飞船上,提供从神九上观察天宫一号的图像,并传送到神九的综合电子显示屏幕上。靶标安装在天宫一号对接机构附近,由一个背景方盘和一个伸出的十字架组成。综合电子显示屏显示电视摄像机观测到的图像,控制手柄主要用于航天员对神九的姿态和位置运动的控制。

  据载人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主管设计师李志宇介绍,手控系统除了在性能上考虑集成性外,主要在人机功效、控制性能上下工夫。“手柄有防误操作设计,航天员不小心碰到手柄不会影响到操作性能。此外,为了便于航天员辨识,手柄经过了特殊设计,航天员即便是戴着手套也能灵敏地感受到操作挡位。”

  >>航天员监视页

  多一双“眼睛”上双保险

  手控交会对接流程复杂,天地协同要求高,因手动操作,可能带来的控制时机不确定性,使得飞控实施难度大大提高。

  “为让地面更好地了解航天员手控对接的情况,我们依据航天器舱内仪表控制面板显示页面,设计了监视软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软件室主任孙军介绍,这个页面实现了“航天员能看到什么,我们也看到什么”,如同地面有一双“眼睛”,为手控对接提供“双保险”。

  孙军介绍,这个画面与九天之外,刘旺在太空中看到的一模一样。一旁的景海鹏就是通过这个监视页面来辅助他。

  据了解,对接过程中,监视页面不仅可清晰显示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的相对姿态、距离,实时表现手控对接时的情况,还可以曲线图的形式,直观显现设备的状态、航天器燃料消耗及各类仪表参数变化,为地面指挥决策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测控通信设备

  从乡间小路到高速公路

  在“驾驶”飞船实施交会对接的过程中,航天员要看着图像,根据实时传输的数据完成交会对接。这些信息源自哪里呢?这就要靠神九的测控与通信系统。

  “要想成功交会对接,需要通过天地之间的遥测,高精度定轨,误差不超过1毫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陈建民说。飞船在宇宙高速飞行,要求精度极高,“时间精度上,3170年不能差一秒。”陈建民介绍,时间对于测控系统来说非常严格,因为飞船速度非常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航天员在手动操作实施交会对接过程中,看到的电视图像、听到的地面声音,主要得益于通信系统的畅通无阻。过去,航天员看不到地面的图像。神九任务采用中继卫星传输链路,有足够的带宽,大大提高视频通话的质量。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杨志国打了个比方:“这么说吧,如果把以往的通信比作‘乡间小路’,那现在的通信就是一条双向‘高速公路’,可以更快、更多地完成天地间的信息传达。传输画面可以媲美高清电视画面,声音清晰程度超过日常电话通话质量。”

  交会对接任务预算190亿元

  在昨天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言人武平表示,手控交会对接的成功,是国家载人航天发展第二步阶段目标取得的一个重要进展。她介绍,到明年神十完成任务时,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预算是190亿元。 去年神舟八号任务,我们就已经突破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这次我们先进行自动交会对接,也是对这一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今天成功地实施了手控交会对接,应该意味着我们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武平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