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0 07:00:00 我要评论
来源: 京华时报据新华社电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昨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的重要讲话。
胡锦涛指出,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应运而生。12年来,这一合作机制持续向前发展,取得重要成就。本届部长级会议的主题是“继往开来,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中非双方应该共同描绘下一阶段中非合作发展蓝图,为中非关系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6年前,我们在这里召开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非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6年来,中非新型伙伴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事实证明,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传统友谊薪火相传的结果,符合中非双方根本利益,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的历史征程,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胡锦涛指出,同6年前相比,国际形势又发生了很大变化。非洲和平发展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非洲在发展振兴道路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加大对非洲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帮助非洲尽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胡锦涛表示,今后3年,中国政府将采取措施,在以下5个重点领域支持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第一,扩大投资和融资领域合作,为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中国将向非洲国家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重点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第二,继续扩大对非援助,让发展成果惠及非洲民众。中国将适当增加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18000个;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帮助非洲国家加强气象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和森林保护与管理。
第三,支持非洲一体化建设,帮助非洲提高整体发展能力。中国将同非方建立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
第四,增进中非民间友好,为中非共同发展奠定坚实民意基础。中国倡议开展“中非民间友好行动”;在华设立“中非新闻交流中心”;继续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
第五,促进非洲和平稳定,为非洲发展创造安全环境。中国将发起“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增加为非盟培训和平安全事务官员和维和人员数量。
□经济合作
中非企业签3.41亿美元项目
据新华社电 第四届中非企业家大会昨日在京闭幕,来自中国和非洲的20余家企业共签署8个投资和经济合作项目,总金额3.41亿美元。
中国贸促会联合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在会议闭幕式上发布了《中非企业家大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宣言》。
据了解,此次签约的项目涉及机构合作、金融、航空和农业等多领域,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科特迪瓦、加纳等国。
据中非发展基金有关负责人介绍,中非基金本次签约两个项目:中非基金与加纳SAS金融集团、加纳社保基金和国内海航航空合作,在加纳首都阿克拉投资该国、也是西非地区唯一一家本地便捷航空公司。中非基金与非洲金融公司(AFC)签订框架协议,借助其丰富的投融资经验及大量项目储备,引导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基础设施。
本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为期两天,共吸引了来自中国和50个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专家学者近千人出席。
□专家解读政府援助变身企业行为
在昨天的开幕式上,中方宣布,今后三年,中国政府将扩大与非洲投资和融资领域合作,为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中国将向非洲国家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重点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认为,在投融资合作领域,市场性活动更多一些。这意味着过去一些政府援助将转变为政府支持的企业行为。这对非洲自身能力建设有更长远的意义,将为非洲增加“造血”功能。
“中国在中非投资领域合作的进展是按部就班、按照计划来实施的。中国有一个办事特点是‘言必信、信必果’,非常认真。即使外界有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还是会全力以赴去做。”吴思科说。
谈到具体合作领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程涛认为,中国可以帮助非洲工业化,转变其出口初级产品的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既能解决就业,也能提高非洲自身发展能力。
“中国对非援助并没有西方国家援助多,但我们重质量、重效益、重信誉。同时,中国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是颐指气使,不是强加于人,是平等互利,尊重自主选择。中国的援助更重治本。”程涛说。
程涛认为,中国对非援助是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没有非洲和平发展就没有世界和平发展。政治上,非洲是中国外交斗争重要的战略依靠;经济上,非洲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信赖的能源、资源供应地和商品重要供应市场,双方经济合作互补性特别强。
据新华社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