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5 06:53:00 我要评论
赖臻 来源: 新华网新华网北京7月24日专电(记者 赖臻)每年夏天突袭北京的暴雨,都会造成不少地方形成积水。在众多极易发生积水的点段中,鲜见二环路及以内的区域。
北京排水集团管网部副部长田志勇说,难见滞水有其历史原因,当初的管网铺设和城市建设几乎同步进行。资料显示,北京市的二环路最初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周围的各式建筑多数都在同等时期内拔地而起。“那时基本上是整块整块的荒地,在上面直接进行整体规划就好,不涉及拆迁等多重因素,效果肯定要比之后分期规划和补丁式改造要好很多。”
记者从多个部门获悉,排水管网系统包括民众常见的雨篦子、高架桥至地面的落雨管、城区四处的河沟等,也包括很多隐蔽的管线,这些管线分别叫做户线、支线、干线和主干线,像毛细血管在楼宇内部、地下5米乃至更深的地方纵横交错。
记者获悉,200余公里建自明清时代的排水管网,配合着当时建成的集雨排水工程,目前发挥的作用让人刮目相看。
在北海公园南门西侧的团城,270多米长的城墙高高耸立,里面不仅分布着多个小型宫殿,还有参天古树和花卉园林,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会在很短时间内渗流得大体干净。原来分布在城内的9口水井成为渗透主力,在其下面连接着和围城一圈的暗河,暗河的涵洞宽70多厘米、高123厘米,每当大雨降临,雨水顺井流入涵洞,最终排入护城河内。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员介绍,雨水的排渗还通过地面的特殊形状的方砖。这种砖为倒梯形结构,砖与砖之间形成一条上窄下宽的缝隙,恰好成为雨水的入口。可能考虑到团城的地势,下大雨时,雨水从北往南流淌,古树多在南边,因此城北的方砖较厚,上面还有两三厘米的致密层,而城南的方砖稍薄,砖体遍布气孔,其吸水性能比城北的方砖要强。据调查,故宫、天坛、正阳门等大多古建筑,都在地面留有了不同式样的泄水口,但在地下的管网却是别有一番洞天。
北京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副处长熊建新表示,这些管网以明清时代遗留的旧沟为主,主要分布在地面格局变化不大的皇城根周围,对其的改造以明渠改暗沟或加上盖板为多,尽管有些设施属于古董级别,但是并不妨碍排水问题的解决,这些地区几乎不曾遭受积水、内涝的困扰。不过,也有一些老城区的胡同受到新建筑群的夹击,旧有管网压力顿时增大,加剧了渗漏的可能,却想修不能修,只能发现一处补一处。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