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本站搜索:

清华回应在京扩招:生源质量好

2012-07-30 15:12:00     作者:    来源: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扩招;生源质量;北大;高考招生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降分录取
[提要] “名校属地扩招挑战教育公平”,近日一则新闻将北大、清华这两所中国顶尖学府再次卷入“地域歧视”的雷区。据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介绍,今年北大在京一批次文科计划招收80人、理科计划招收140人,录取时均按100%比例提档,因有等分考生,文科实际录取81人,理科实际录取142人。

  “名校属地扩招挑战教育公平”,近日一则新闻将北大、清华这两所中国顶尖学府再次卷入“地域歧视”的雷区。几个月前,清华、北大先后允诺,将在北京地区减少高考招生计划投放。然而,承诺却与现实大相径庭。据媒体报道,清华今年在京总扩招达45.3%,北大今年在京一批次扩招达33.6%,如此“逆势而为”颇有“挑战底线”之嫌。

  而后,8名律师又“火上浇油”,联合致信教育部,痛陈“高招地域歧视”。他们将15家在京部属高校属地招生计划,与在河南、湖北、山东、四川、河北、安徽这6个高考大省的招生计划相对比,数据相差之悬殊令人震惊。8名律师甚至质问:在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的情况下,中央部属高校究竟是全国人民的高校,还是属地人民的高校?

  【质疑】两校自毁承诺,在京一批次大扩招

  【回应】计算方法有误,增招源于生源质量

  “北大今年在京录取总人数比2011年减少37人,没有进行大规模扩招。”面对“属地扩招”的质疑,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近日予以回应,认为媒体报道不符合实际情况。

  据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介绍,今年北大在京一批次文科计划招收80人、理科计划招收140人,录取时均按100%比例提档,因有等分考生,文科实际录取81人,理科实际录取142人。这样算来,北大在京一批次录取学生223人,比计划人数多了3人,扩招比例为1.36%。

  那33.6%的一批次扩招比例从何而来?此前媒体报道中指出,北大今年在京文科、理科分别录取106人、188人,这比原计划的80人和140人共计增加了74人,由此计算便可得出33.6%。北大方面表示,在该计算方法中,“计划人数”是一批次的,而“录取人数”则不仅包括一批次。

  对于扩招比例的计算,清华大学也同样“委屈”。“媒体所说的45.3%,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统招的扩招,它既包括高考文理科统招批次的扩招,也包括了小语种、降分录取的自主生、文艺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体育高水平运动员等。”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于世杰说。至于今年在京扩招的原因,在他看来,“因为北京考生报考踊跃,而且生源质量较好。”

  不过,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胡金焱却不认同这个理由,“大学要以自己的信用和承诺作为刚性约束,北京学生的整体素质相较于农村和贫困地区可能总体好些,但这并不是多招收北京学生的依据。”他直言,人口可以有户籍,但在教育上不该有“户籍”。

  【红线】部属高校属地招生比例不得超过30%

  【辩解】顾及地方利益,“一刀切”不现实

  30%,被很多人视为部属高校属地招生的“红线”。教育部2008年曾发文,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和有关部门(单位)所属高校要按照“生源质量为主,兼顾地区平衡”的原则编制生源计划,在属地安排计划的比例“逐年逐步调整至30%以内”。

  “今年复旦大学第一批在上海招生人数共招收796名,占今年全国招生计划总数的27.8%。”据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复旦大学近年来一直在大幅削减招生人数,在沪招生人数比例,已从最高接近50%持续下降到现在的27.8%。不过,该负责人认为大学招生有“大小年”,会出现某个地区录取人数突然走高的波动,“公众应看大学招生的长期走势,而不是仅根据一次波动来评论‘公平性’。”

  因上海考生表现优异,今年上海交大在本地的高考本科一批次扩招了5%。但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在沪录取考生1092名,占全国招生计划的28.36%,未超过教育部规定的上限。”

  据了解,与清华、北大不同,复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沪部属高校均采用“部市共建”模式,其办学经费中上海市地方财政投入占了相当大比例。“我们必须对地方财政的支持有所回报。招生名额的地区计划数形成和调整都有个过程,‘一刀切’不现实,”上海交大相关人士如此解释。至于有人呼吁的“参照考生数量来制定招生计划”,他坦言“短时期内不可能绝对按照人口比例分配”。

  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则担心,“如果一味追求人口比例上的公平,那么对于一些生源质量好的地区来说,也会造成另一种不公平”。他认为,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比如清华、北大等高校的资金支持来自于全国,就应该更多兼顾各地。而一些高校主要是省里支持,招生时可以考虑有省内省外的差别。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