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本站搜索:

中石化镇海拟开炼地沟油 可转化成航空煤油

2012-08-04 15:25:00     作者: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航空煤油;地沟油;中石化;生物质;镇海炼化;餐饮废油
[提要]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石化巨头中国石化集团正在努力将“地沟油”转变为航空煤油。近日,中石化镇海炼化有关人士对本报透露说,最快到明年1月份,将完成对其实验生产的生物质航空煤油进行适航审定的准备工作。

图片来自网络

  中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石化巨头中国石化集团正在努力将“地沟油”转变为航空煤油。中石化镇海炼化有关人士透露,最快到明年1月份,将完成对实验生产的生物质航空煤油进行适航审定的准备工作。

  碳税刺激成本高企下 中石化镇海拟开炼地沟油

  石化巨头中国石化集团正在努力将“地沟油”转变为航空煤油。

  近日,中石化镇海炼化有关人士对本报透露说,最快到明年1月份,将完成对其实验生产的生物质航空煤油进行适航审定的准备工作。

  适航审定是生物质航空能够得到规模生产和商业化生产的关键一步。生物质航空煤油是指通过动植物或者微生物经过特殊炼化得到的航空燃料用油,鉴于其特殊性,只有在得到了国家民航总局和航空油料鉴定委员会严格的论证和适航审定之后,才能真正使用。

  2009年,中石化集合下属的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和镇海炼化共同研究开发生物质航空煤油。经过试验,镇海炼化已经可以稳定地生产出生物质航空煤油。目前镇海炼化的生物质航空煤油项目,已经进入工业装置阶段。

  据了解,上述工业装置已经开始运营。镇海炼化将杭州炼油厂原有的设备改造成一套年产2万吨的生物航空煤油工业装置,自2011年12月至今利用这套装置已经生产出几百吨生物质航空煤油。

  碳税刺激

  今年2月,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受理了中石化提出的生物质航空煤油的适航申请。知情人士称,现在民航总局和航空油料鉴定委员会正一起对中石化的生物航煤进行专家讨论和适航论证,只有论证通过了才能试飞,试飞通过之后才能够规模化生产。

  事实上,是欧盟的航空碳税进一步刺激了国内对生物质航空煤油规模化生产的探索。“生物航煤的理念是正确的。现在欧盟已经开始征收航空碳税,但是如果我们用生物燃料的话,它就没办法再征收了。”镇海炼化有关人士称。

  航空碳税是指航空燃油燃烧排放二氧化碳所征收的税。2008年11月19日,欧盟通过法案决定将国际航空领域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实施后几乎所有在欧盟境内起降的飞机都需要纳入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也就是缴纳碳税。

  今年6月,新当选国际航协主席的中国国航董事长王昌顺在北京表示,未来八年,欧盟碳交易税将增加中国民航运输成本179亿元。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仅剩不多的尚未同意加入欧盟碳税体系的国家之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说,航空领域的碳减排肯定是一个大趋势,早晚中国肯定都是要加入欧盟碳税中去的,这对于发展生物质航空煤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动力。

  姜克隽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他主持构架了中国能源环境综合政策评价模型(IPAC),并在此基础上参与了国内政策制定和国际模型研究。

  现在他利用这个模型,与欧盟、美国等全球的其他研究者联合研究全球碳排放问题。他根据研究结果预测说,2040年,全球大约80%的飞机都会采用生物质航空煤油。这意味着生物航空煤油将会是一个大的无法想象的市场。

  这些来自世界主要国家的碳减排研究团队为未来的飞机寻找到两种燃料,一种是氢,一种是生物质航空煤油。姜克隽说,相比之下,生物质航空煤油的推广更有意义。对于生物质航空煤油来说,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价格而已。目前国航、汉莎、新加坡航空都已经开始采用生物质航空煤油试飞了。

  国家民航局副局长李健也曾表示,到2020年中国航空燃料消费量将超过4000万吨,其中生物质航油可能将占航油总量的30%,按照每吨1万元的价格计算,2020年中国生物质航油市场容量将达到1200亿元。

  目前,中石化生产了中国大约73%的航空煤油。姜克隽说,中国的石化公司应该加快生物质航空煤油的发展步伐,因为这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而是全球的事情,中石化和中石油可以成为全球的生物质航油的供应商。

  另一家石化巨头中石油,从2008年就开始与霍尼韦尔公司以小桐子为原料联合进行生物质航空煤油的研发。2011年10月,中石油的生物质航空煤油已经在国航的飞机上进行了试飞。为了发展生物质航空煤油,中石油几年前就开始在四川、云南等地规模种植小桐子。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