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5 07:28:00 我要评论
冽玮张一辰 来源: 中国新闻网在延安干部学院,学员纷纷留影记者 张一辰摄
学员跟着老师扭起陕北秧歌。记者 张一辰摄
中新网延安8月4日电(冽玮张一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担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这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王诚安教授教案中的开场白。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无声地记录着中共的发展历程,而设立于中国革命圣地的干部学院依托其红色资源优势,形成以重温红色历史、感悟红色传统的培训模式,并特别设立“激情教学”课程,将唱红歌、扭秧歌的方式与专题讲授、课堂案例剖析有机结合,自2005年开办以来,截至今年5月底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719期,培训人数36150余人。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党性、党史和党风教育的国家级干部培训院校。目前,延安干部学院每年培训规模10000人左右,学员均为来自中国各地的中高级官员。
祖籍山东的学员李建华称,学院给每个学员安排的住所是一间约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室内装修与陈设简单,但精神食粮充足,书架上摆放着《江泽民文选》、《延安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论集》、《延安时期大事记述》、《外事英语800句》等书籍,以供学员们学习翻阅,一部分书籍还可“据为己有”,朴实无华的生活给予每个学员的收获不言而喻。
耳麦、马扎、体验课教材是官员们接受培训时的“硬件标配”。“耳麦中随时都会传来革命历史的讲解,由于现场教学的的随机性,学员们的马扎都随身携带以便随时坐下听讲,而体验课教材则随看随学甚是方便,身处如此环境,心灵上的感召尤为强烈。”此次前来参加培训的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常冰雁坦言。
作为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一直坚持定期为学员授课,“在延安干部学院,所有课程都经过精心设计。学院还会按照不同班次类型和干部素质设置不同课程,学员在上课期间可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也会设置议题供学员探讨和互动。”陈燕楠如是说。
延安干部学院办公厅秘书处处长马冲介绍,学员们在宝塔山下重温入党誓词,在张思德同志雕像前齐声朗诵《为人民服务》、在枣园学跳拥军秧歌、学唱陕北民歌等活动均成为激情教学的重点环节,使接受培训的学员能够更为直观地感悟革命精神。
在一间能够容纳近40名学员的教室,身着革命旧址工作人员绿色制服的崔艳老师正在教学员们演唱“红歌”。记者在现场看到,授课人特地制作了电子版课件,并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学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重温《东方红》、《军民大生产》、《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黄河大合唱》等革命经典歌曲。
在延安干部学院专职教授李世明眼里,每天的现场体验课,是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最好平台,比如《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这堂课,就设在毛泽东当年给24名老人拜寿的圆桌前。该课程与《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一样,都是学员关注的热点,在他的对面,20余名厅局级干部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听讲到精彩之处,有学员点头表示肯定,有的则认真地做着记录。
“延安时期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为什么那么融洽?现在遇到什么?怎么去解决?进行敞开式地讨论,让学员分析现实,找到问题的答案。”李世明说。
翠柏森森、松涛呼啸,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一片肃穆,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座高规格的烈士陵寝地,来自深圳市福田区“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专题培训班的学员沉浸于对先辈的缅怀中。福田区检察院的孙爱军表示,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烈士王若飞嚼烂舌头,誓死不留地下工作者名单的一幕,历历在目。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始终激励着先烈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和平年代,每当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难关头,总有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正因为有着坚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成立91年,革命精神绵延不绝,代代相传。
中新社记者在延安干部学院采访期间,耳闻目睹了该学院上下齐心,打造延安模式、形成延安学派、弘扬延安学风的种种举措。学院副院长王紫贵从建院初期来到延安,放弃繁华的大城市生活,坚持扎根于此,孩子上大学,夫人生病他都没有顾上。在他身边,类似的具有奉献精神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
年过而立的陈君告诉记者,延安距离西安有三百多公里,延安干部学院的上百位教职工大多家在西安,每年往返于两地。天上的月亮阴晴圆缺,映着逶迤的铁路线上来来去去的身影,甘苦自知。
正如延安干部学院的标识所寓意——托起未来希望之星,以毛体字的“中”字和“延安”汉语拼音首写字母“Y”、“A”为基本元素,上部造型为具有中国革命象征意义的“红五星”,既寓含“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历史),又寓含“中国在红色沃土上崛起”(现代),整个构图又是一个“忠”字的变体,形象地揭示出学院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和学院要根植于红色沃土之中的理念。(完)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