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3 09:20:00 我要评论
王发艳 来源: 中国广播网中广网三门峡8月13日消息(河南台记者王发艳)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开展,“撤点并校”已经在我国进行了近12个年头。近日,为让山村14名留守儿童就近入学,河南三门峡卢氏县几名村干部在网上发帖求支教,随后,当地政府拍板决定为这些孩子派出公办教师。
"撤点并校"引发"上学难" 村干部求助网络寻爱心支教
初衷之一就是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的“撤点并校”,却在一些地方的执行过程中变了味,造成另外一种“上学难”。这则新闻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撤点并校”后,部分地区学生上学难问题的关注。
张建立是河南三门峡卢氏县官坡镇竹园村村委民调主任,今年7月30日,他在当地论坛上发了一则帖子,希望爱心人士自愿到百花口小学支教,这迅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张建立。他说,因地处山区生源过少,2007年百花口小学被撤销并入竹园村小学,百花口等8个村民组的孩子们去上学要走两、三公里山路。有家长在原百花口小学筹划成立了学前班,却一直没有师资和办学经费,这成了他们最大的心病。
张建立:合并以后,四岁五岁这些小孩往中心校区相当远,最近也是两公里,走的路也是崎岖的很,有山路,有省道,山路雨季相当危险,来暴雨,山洪爆发,随处可见。
不过,让张建立意想不到的是,发出帖子不到十天,三门峡市长赵海燕和卢氏县委书记王战方就做出批示。卢氏县教体局基础教育股股长许丙生说,今年9月份新学期开学时,卢氏县教体局将恢复百花口小学这一教学点,并派出了公办教师,尝试小幼一体化教学。
许丙生:这14个学生,年龄不统一,有三岁有四岁的有五岁,可以说他是个小学教学点,又可以说是个幼儿园,因此给他定位是一个小幼一体化,就是小学和幼儿教育一体是个复式教学,最多延伸到2年级。想把这个地方搞个试点,搞个试验,如果办成功了,咱就可以逐步的在县比较偏远的不便于集中的地方,开展这种模式的教学。
整合教育资源不可忽视"副作用"
张建立所担心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像张建立这样为村里的孩子上学犯愁的人不在少数。随着我国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从2001年起,全国开始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进行撤点并校。
据教育部5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从44万所锐减到21万所。其中,河南省在2008年到2011年四年的时间,全省小学减少2400所左右。尽管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了资源,但急速减少的学校也引发了新的上学远、交通安全风险增加等问题。
河南濮阳清丰县韩村乡有34个行政村,原来仅中小学校就有33所,相当于村村有学校。2002年韩村乡开始撤点并校工作,小村向大村合并,原来的33所小学合并成了10所成建制小学。韩冬冬原来是韩村乡杨庄窑小学的学生,学校离家不到500米,早上去上学,家长在家门口看着就行,学校撤并后,离冬冬家最近的小学也在几里地以外,孩子早上6点就得出门。
家长陈社芬:这会儿一撤都3、4里地,对这小孩,自己顾不住自己,骑车大人也不放心。大人接吧送吧,家里活又多,又不方便。
教育界人士刘俊仁说,撤点并校是整合教育资源的一个有效手段,但不能对由此产生的“副作用”坐视不理,只有研究制定相对完善的配套政策,才能让农村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刘俊仁:我们要采取一种综合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适合寄宿的,首先我们让他寄宿,我们要保证寄宿学生的安全。第二个有些不适合寄宿的,比如说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就要完善我们的校车体系,通过总体性的制度设计来保证撤点并校这个政策做到更好。
河南对撤点并校进度进行调研 将避免"一刀切"
建设寄宿学校、完善校车体系是专家开出的“药方”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财政底子薄、资金紧缺的地方正面临着“抓不起药”的尴尬。河南卢氏教体局基础教育股股长许丙生说,受客观条件制约,目前很多小学无法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要。
许丙生:现在特别是小学,如果按照布局调整规划,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住到学校去的话,这个条件还是满足不了的。
据了解,目前河南正在对是否延缓撤点并校的进度进行调研。未来,撤点并校的依据除了生源等因素外,还将听取和采纳更多利害关系人的意见,避免“一刀切”。郑州大学副教授舒安娜建议,相关部门应给予受教育者和家长参与教育管理、决策、监督和评价的权利。
舒安娜:我觉得应该在撤点并校的时候,要广泛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不要擅自做主。另外还要对已经撤点并校的乡镇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对学校的规划要深入实地调研,进行实际效果的评估,来检验撤点并校是否需要调整,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符合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权益。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