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本站搜索:

少年救人溺亡遗体被偷埋 父亲上访12年讨说法

2012-08-15 15:45:00     作者: 秦珍子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江志根;江伟华;荣誉证书;父亲;救人;证书
[提要] 2000年五一长假的最后一天,江伟华跃入村中水凼,把溺水的同学向岸边推了一把,便再也没能上岸。当时正在筹备的句容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曾给这位执拗的父亲发了2000元慰问金,但江志根不满意,“这不能证明我儿子是见义勇为”。

江志根保存的儿子照片

江伟华

  江伟华已经死了12年,但在父亲江志根心里,儿子一天也没有离开过。12年来,江志根只做了一件事情:为儿子“正名”。

  在江苏省句容市古村,江伟华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每当江志根在路上遇到熟人,总会被问起:“‘见义勇为’办下来了吗?”

  2000年五一长假的最后一天,江伟华跃入村中水凼,把溺水的同学向岸边推了一把,便再也没能上岸。

  如今,原来窑厂挖土形成的大小水凼已经被改造成鱼塘,在连片的田野中闪闪发亮。江志根伸手一指:“喏,那就是我小孩救人的地方。”

  江志根起初并不知晓儿子为何溺水身亡。直到他以“未设置警示标志”为由将窑厂告上法庭时,厂长妻子才告诉他:“你儿子是救人死的。” 4个目击现场的男孩也表示,江伟华是为救人而溺亡。被救者的家人害怕被索赔,便挨家央求:“别说出去。”

  绝望中的父亲双眼一亮,“我儿子是英雄,一定要讨个说法。” 他搜集了目击者们的书面证明,准备为儿子申报“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为此,他辞掉了原本收入不错的一份工作,连家里的田地,也撂荒不管了。

  蹬着一辆自行车,江志根开始奔走。几乎每天,他都要骑车15公里到句容市,“下雨才坐汽车”。每个月,他会骑车去镇江、南京好几次。“50公里的路,顺风骑4个钟头,逆风骑六七个钟头。”

  他一路打听,从乡镇到省城,跑遍了各级派出所、公安局、民政部门和见义勇为基金会。不识字的他还买了本字典,从“日月山水”学起,直到能把文件、材料读个大概。

  “我从来没闹过”,江志根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有人接待,他就递上材料,把儿子的事讲一遍。吃了闭门羹,他就站在大门口,默默地等到下班。

  有的办事人员被他缠烦了,把他的自行车藏起来,告诉他“车被偷了”。他就又买一辆,继续跑。

  当时正在筹备的句容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曾给这位执拗的父亲发了2000元慰问金,但江志根不满意,“这不能证明我儿子是见义勇为”。

  在他看来,只有一样东西最重要:红本本,上面是烫金大字“荣誉证书”,翻开是儿子的名字。

  与此同时,不少人却在试图忘掉江伟华这个名字。那个被“推了一把”获救的小伙伴却没有感谢江伟华一家。在被人问到江伟华是否救了他时,他只说了三个字“不知道”。两家人也因为赔偿问题闹翻。

  然而,更多的人却因江志根而记住了他的儿子。“好多好多年啦,一直在跑”,镇江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卞大庆表示。一些机构的领导已经换了几任,很快,新到任的负责人又会见到“又黑又瘦”的江志根,听到江伟华的名字。提起这个孩子,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表示“看过材料,知道他的事”。

  江伟华曾是全家人的希望。叔叔表示“要攒钱给涛涛(小名)上大学”;伯伯也说,“上大学要到北京去,最好念个‘研究生’”。最终,怀揣“到北京看儿子”梦想的江志根只有一个人北上。他坐硬座,有时甚至站到终点。他常常住5元钱一晚的大通铺,也曾啃着半个馒头,和流浪汉们挤在立交桥下,“聊聊天儿,一晚上就过去了”。他拒绝“诉苦”,因为这是自己选择的路,“不能让别人看笑话”。

  几年下来,他熟知京城每个相关部门的具体位置。说起一些北京地名,他能马上指出,哪一个单位就在附近。

  在江伟华死后,母亲王世珍剪碎了儿子所有的照片。江志根从剪刀下夺出两张来,始终揣在身上。

  照片上的江伟华圆脸,圆眼睛,虎头虎脑,神情有些严肃。“12岁就有这么高了”,江志根在自己额前比划着,“有一米六”。父子俩总玩“对撞”的游戏,“撞着撞着就撞不动他喽!”

  这个刚刚长大的小男子汉形象一直活在江志根心里,让他浑身“有劲儿”。然而,他和妻子的生活却像他弃置的田地一般渐渐荒芜。

  十多年前,江志根家算得上村里的富裕户。在他家的两层小楼周围,尽是低矮的泥瓦房。如今,周围的房子都盖起来了,两层小楼也渐渐不起眼了。而屋内最醒目的摆设便是一摞摞复印材料,“宁可不吃饭,也要印”。

  在数次变卖家中值钱之物后,江志根仍然背着十几万元债务。眼下,夫妻二人的日常开销全靠王世珍在南京做保姆来负担。王世珍从来不会谈起儿子,然而,当旁人播放一段当年录制的有关儿子的新闻片时,这个沉默的女人猛地站起来冲出房门。

魏鹏

editor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