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1 06:39:00 我要评论
吴婷 来源: 中国广播网位于哈尔滨邮政街上的塌陷深坑
“亲,珍惜你在哈尔滨的每一个朋友吧,因为他们可能走着走着就……消失了……”这看似揶揄,又透着点儿心酸的微博痛指哈尔滨近来频发的地面坍塌事件。
“步步惊心”剧情:
9日早,哈尔滨市南岗区铁路街与上方街交口人行道上,惊现长3米、宽2米的大坑。
12日23时许,哈尔滨市南岗区工程师街35—1号门前人行道突然塌陷,一辆轿车的两个前轮陷入坑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14日14时45分,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62—2号人行道与马路连接处,出现了一处塌陷,洞口长约2米、宽约1米,但地下空洞很大。
14日,南岗区辽阳街90号发生路面塌陷,4人坠入路面塌陷处,2死2伤。
16日下午,哈尔滨市南岗区燎原街与大直街交叉口出现一处塌陷,惊现3.3米深空洞。
17日,哈市东直路与红旗大街交口路段出现地面下沉、塌陷、裂纹的情况
17日早5时,道里区机场路康家路段路面塌陷,导致一辆罐车侧翻。
8天时间,7起坍塌事故,2死2伤,2车坠坑。地面塌陷如此频繁,有人恐慌,说这是2012的前兆。笑话,2012前兆只在哈尔滨上演?观乎整个“剧情”,路面的豆腐渣工程、维修的不及时、安全监管的不到位、路基被挖空、管理者不作为,才演绎了接连不断的“步步惊心”。
一位外国朋友曾问我,你们中国为什么天天在修路?是啊,现实中,有多少公路在天天修、月月修、年年修,似乎总也修不完。好不容易修完了,也用不了几年,便莫名其妙的遭到损坏。近年来,全国各地“地陷”频繁,追溯源头,路建企业恶性竞争,竞标价的一低再低、转包次数多、吃回扣的多,导致材料都采用质量标准的“低限”,虽然公开的数据相对合理,但实际实施工程中的人为操作业内人士已司空见惯。“偷梁换柱”的人们,试问当你的亲人走在你修建的公路上时,你是何心情?
据哈尔滨排水部门介绍,其中3起塌陷是由于8日一场急雨引起排水管线泄漏。事后,排水部门要求“‘软硬件’同时跟上,在抢修中要完善硬件设施,在管理制度上将进一步精细化。要求大雨过后,巡视人员增加巡视周期和密度,注意地表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塌陷隐患。排水部门提醒,市民也要提高防范意识,24小时为居民解决排涝问题。”事后诸葛亮!平时为何不注意地下线路的保养?为何不注意地下水的疏通和排泄?雨后为何没第一时间检查管线?为何非要等到用生命来回填的时候才想到你所要求的“软硬件”要跟上。请问相关部门,市民如何提高防范意识?市民没有超能力,不会预测未来,自古以来市民吃的是米饭,走的是公路,本以为脚踩平地心里有底,谁能料到走的却是“阴阳路”,踩的却是“奈何桥”。
近几年,哈尔滨的街道越来越宽,地下商场越来越多,高架桥穿梭在城市之中,地铁工程也在如火如荼的挖掘中,这些无疑加快了城市建设、城市现代化的脚步,但城市建设不能光顾“面子”,就算只做表面文章,也请先把路上的补丁填平,请先把人行道上的砖块铺好,请先把无盖的窨井盖严……,请城建者把犄角旮旯的小问题先解决,再去给城市缝制光鲜亮丽的外衣。
希望哈尔滨不要像灾难片《地陷危机》一样,因为哈尔滨没有“马特”,哈尔滨只有“手足无措”的城市管理者和“心不在焉”的建设者。希望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找出塌陷问题的根源所在,做好亡羊补牢的善后工作的同时,也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让哈尔滨人可以不再“杞人忧地”,让哈尔滨人可以毫无顾忌的走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