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本站搜索:

事业单位车改15年未破冰 首次大摸底给公众期盼

2012-08-22 15:45:00     作者: 郭静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民间非营利组织 小口径 公车改革 三公
[提要] 财政部20日发布通知,要求对全国事业单位的公车进行一次大摸底,摸清公车的数量、结构、分布及配备、使用管理等情况。此次清查以各级事业单位自查方式进行。此次事业单位公车大摸底意味着什么?自查的方式如何避免漏报瞒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进行中,如何区别对待?

  财政部20日发布通知,要求对全国事业单位的公车进行一次大摸底,摸清公车的数量、结构、分布及配备、使用管理等情况。此次清查以各级事业单位自查方式进行。此次事业单位公车大摸底意味着什么?自查的方式如何避免漏报瞒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进行中,如何区别对待?

  车改15年无实质进展

  中国公车改革自1997年开始,15年来并无实质进展。事业单位公车首次大摸底,带给公众新期盼。

  更值得期待的是,我国第一部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活动的行政法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其中对公务用车购置、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三公”热点问题做了重点规定。

  在这一背景下,专家认为,这次事业单位公车的全面摸底意味着新一轮公车改革的启动,改革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

  “公车改革自从1997年就提出来了,广东成了改革先锋。之后到2003年,国家启动部分中央机关车改试点,全国性的车改开始了。但这么多年来没什么大变化。”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坦承,全国范围内只有个别地方,比如温州、杭州等地进行了车改试点,但还没有形成可供全国推广的经验。“其实摸底的目的在于搞清公车的现状,然而车改的落脚点在于取消公车,取消公车之后如何补贴,补贴多少,这些是关键。”

  摸底是车改启动信号

  叶青认为此次摸底将是近期车改启动的信号,“在党政机关摸底之后,再针对事业单位摸底,这样对于公车的基本情况会有一个了解,把基础信息搞好,这对以后制定车改政策很重要。”

  “公车改革喊了多少年,基本没实质性的改革。”山东省委党校管理学部主任戚汝庆表示,一直改不动的原因,在于触动了权力部门的利益。“但现在整个改革都到了深水区,整个社会都在监督政府的各项改革,现在政府行政成本过高,运行效率低,已经触怒公众,公车改革再难也到了改革的时候了。”据他介绍,目前山东有些地市也进行了车改试点,比如威海采取货币化补贴的形式减少公车配备数量,公车总体费用有所下降。但也仅限于个别地市的试点,并没有进行推广。

  “小口径”摸底全额事业单位

  此次清查的范围,包括2011年12月31日(含)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事业单位和会计制度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各级各类社会团体。那么,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进行,有些单位的财务制度较为灵活,这些单位的公车概念如何界定?

  据专家介绍,公车不是只代表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还包括所有公权机关、工会、妇联等公共组织的公务用车,以及部分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用车。

  “此次清查应该是"小口径"的清查,”叶青说,针对的应该是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先把吃财政饭的这些单位的公车情况搞清楚,然后再区别对待其他差额拨款甚至自收自支的单位。”

  戚汝庆则认为,如果不是财政拨款的单位,很难进行监督清理。“比如有些事业单位虽然有编制,但是却完全自收自支,只是戴着事业单位的帽子而已,这种单位的公车很难管理,因为无法用是否拨款的方式来进行约束。”

  瞒报漏报可追责“一把手”

  “这是第一次针对全国事业单位公车进行摸底调查,”叶青说,此前,中央多次发文清理公车,但多数针对党政机关等行政单位。

  “此次摸底采取自查方式也存在风险。”叶青说,依靠各级事业单位自觉的话不免会在自查中与现实脱节,“应该自查与抽查结合,比如摸底后抽查10%,如果发现有单位公车没有登记,就没收,并对单位负责人采取一定追责措施,加大威慑力度,尽可能让统计数据接近现实,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针对每个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的话,工作量太大,持续时间长,由此带来的成本太高,因此采取自查的方式比较可行。”戚汝庆说,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自查也是单位进行自我监督的一种方式。“当然,这种自查的效果还取决于这项工作的监督力度,比如目前的事业单位多是参公管理,如果加大漏报瞒报的追责力度,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

  记者 郭静 实习生 朱琳

马震

editor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