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本站搜索:

北京汽车限购治堵力不从心 征拥堵费板上钉钉

2012-08-23 19:40:00     作者: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交通拥堵 征收拥堵 北京工业大学 汽车保有量 北京交通
[提要] 近日,北京市刚刚发布的《“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将“综合利用经济、法律、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交通需求管理,抑制机动车的过快增长和过度使用,努力缓解中心城交通拥堵。”

  中广网综合消息 近日,北京市刚刚发布的《“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将“综合利用经济、法律、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交通需求管理,抑制机动车的过快增长和过度使用,努力缓解中心城交通拥堵。”

  《规划》还提出,“控制机动车过快增长,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是影响交通发展的“六大关键”之一。“对单位和个人年度净增载客汽车实施总量调控,遏制过快增长。”有消息称:根据规划内容,北京将出台拥堵收费管理政策及相应配套措施,并重点建设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拥堵收费监测评价系统等。

  2010年,北京就传出消息将征收交通拥堵费。此后,北京先后采取了限牌、限行、停车费涨价等措施解决拥堵,但交通形势依然严峻。在此背景下,征收拥堵费被提上议事日程。北京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交通拥堵收费正处于技术准备阶段,采取何种形式收取、何时开始收取,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由此可以判断,北京征收交通拥堵费已经“板上钉钉”。 [详细]

  北京汽车限购治堵力不从心 欲征收拥堵费

  北京市区城市道路里程6200余公里,如果按照每辆车占用6米长度计算,北京市区也仅能同时容纳100万车辆同时出行。然而,截至2012年5月底,北京汽车保有量已突破502万辆,其中私家车占七成。面对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尾号限行、征收高额停车费等措施显然已力不从心,北京市政府只能另想办法。

  自2010年实施汽车限购政策以来,北京欲再一次使用经济手段缓解交通拥堵。近日,北京市发布了“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将出台拥堵收费管理政策,还将重点建设拥堵收费监测评价系统、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等。有专家认为,继汽车限购后,中国部分城市可能将进入征收拥堵费的时代。

  拥堵费能否让北京不再塞车?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副教授张智勇认为,随着人口继续膨胀及机动车增长,2015年至2020年期间,北京的交通需求将接近规划路网最大容量,如果不采取措施,届时交通拥堵将呈“灾难性”状态,整个路网的平均速度将低于15公里/小时,拥堵指数将达到0.95。在张智勇看来,在城市规划建设已经难以逆转的情况下,收取拥堵费就成为终极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表示,收取交通拥堵费是一种行政干预手段,长期来看,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是有效的。此外,汽车尾气是造成PM2.5的最大元凶,收取拥堵费对减少汽车出行数量有促进作用。专家认为,如果道路拥堵费的收取方案一旦实施,将可能大大改善北京的道路交通环境以及城市空气质量。

  开征尚无时间表二环以内老城区或先收费

  作为北京交通委的资深顾问,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涛认为,现阶段北京市应该在二环以内老城区收取交通拥堵费,因为该区域地铁出行已经比较便利,而地面拥堵形势则更为严峻。可以考虑边征收拥堵费,边完善该区域的路面公交及慢行交通系统。

  有交通业内专家认为,明后年都将是北京市开征拥堵费的时机,因为提前准备、主动征收,要好于等到交通状况已经严重恶化、难以缓解时,再被动征收。这位专家称,2011年4月,北京市交通委已经向中关村的智能交通企业,征集研发交通拥堵的收费管理系统。

  对此,北京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交通拥堵收费还停留在技术准备阶段,采取何种形式收取、何时开始收取,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上海暂不收取交通拥堵费 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治堵

  北京拟征交通拥堵费后,上海作为中国另一小汽车高速增长的城市,是否也会有相应措施?

  上海市政府22日召开“上海建筑和交通节能减排”新闻发布会,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副局长周淮称,近期上海没有收取拥堵费的考虑。

  专家称中国15座城市交通拥堵每天损失10亿元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的研究成果表明,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副教授张智勇认为,随着人口继续膨胀及机动车增长,2015年至2020年期间,北京的交通需求将接近规划路网最大容量,如果不采取措施,届时交通拥堵将呈“灾难性”状态,整个路网的平均速度将低于15公里/小时,拥堵指数将达到0.95。

马震

editor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