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市消防支队会址中队接力长征 护卫圣地

2016-06-29 11:18:51 来源: 央广网 作者: 孟海 王珩

央广网贵阳6月29日消息(记者孟海 王珩)81年前,一面题有“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旗帜,插在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一幢砖木两层红色小楼上——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遵义会议会址。由此,一代伟人在这里崛起、弱小红军在这里强大、中国革命史在这里转折、中华民族的命运在这里改变。由此,这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人敬仰的红色圣地。

46年前,一面题有“接力长征 守护圣地 奉献人民”的消防旗帜,插在会址附近的一所极其普通的军营内 ——这就是刚建立的遵义市消防支队会址中队。由此,消防服的橙色和消防车的红色在这里添彩、军歌声军号声在这里嘹亮、训练巡逻和接警出动抢险的无数壮观画面在这里展演。由此,这里的健儿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圣地的守护和长征的接力。

忠 红色圣地的守护

1935年1月的一天,晨光熹微,军号声响起。尽管仍是寒冬,北风呼啸,驻扎在遵义老城协台坝的红军战士迅速起床集结操练起来,迎接即将来临的一次次浴血鏖战。

“太阳下的黑脸庞,月光中的银水枪,绿色警营红战车,热血男儿梦飞扬。遵义会议在闪耀,照亮我们前进方向……”八十年后,就在红军操练故地,伴随着豪迈嘹亮的队歌声,在同样的初春寒风里,会址中队的消防官兵也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体能训练和实战操练,一日三次,风雨无阻。

400米水带接力、1500米负重跑、爬绳上四楼、60米肩梯跑、搬运重物折返跑、井下救人操、沿楼梯负重攀登十楼……会址中队场地有限,不算停车场和警营文化长廊,真正的训练场地只有半个篮球场大小,水袋铺不开,肩梯转不动,就把训练器具都搬到红军山去,把汗水洒在红军洒过热血的地方!

没有标准消防训练塔,就在办公楼爬上吊下!这幢六层楼房,既是办公楼、宿舍楼,也是训练楼、实战楼。训练时,每一个官兵都身负17公斤重的装备,每天上上下下十几趟,两百级阶梯被踏出了上千个凹凸起伏的小坑,就像电影中的少林寺练功房一样。走在楼梯上,不管多厚的鞋底都能感受到脚下的浅坑,这是一天天刻苦训练的记忆,是一步步脚踏实地的铭刻,也是这幢楼对消防官兵十年付出的响亮回答。

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是消防官兵最真实的写照,衣衫上的汗水湿了干,干了湿,他们没有说一句苦,没有喊一声累。

只因为他们是会址的守护者。

遵义会议会址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1970年,为维持会址及周边地区消防安全,遵义市消防大队就在会址附近设立了会址中队,46年间,会址中队三迁其址,老城小学要扩建,搬!军分区大院要扩建,搬!只要临近的单位需要空间,会址中队总是二话不说就迁走。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每次搬迁会址中队的营区越搬越小,却离会址越来越近。2006年,会址中队搬到现址,距离遵义会议会址仅仅只有150米。

会址是遵义的形象和精神所在,也是中队官兵心中的圣地。会址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每日市民和游客来来往往进进出出,消防工作难度大,受关注度也很高。对会址中队来说,保卫会址的消防安全,是光荣使命,也是重大职责。

《礼记》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会址和陈列馆的两个灭火救援预案,就是会址中队“预”的第一步。三十多页的预案中,每一个消防出口、每一条消防通道,都由中队官兵实地勘察;每一张平面图,都是中队官兵亲手测绘;每一个灭火方案、力量编成,都经过了中队官兵的再三讨论。会址和陈列馆每装修一次,预案也会跟着调整一次。

13000,这是“会址—红军街消防徒步(摩托车)巡逻队”队员每天的最低步数。

每天上午11点到12点和下午2点到3点,是会址景区人流量最多的时段,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景区更加热闹,也增加了火灾风险。这两个时段到景区参观游览的游客和市民,都会看到三个明亮的橙色身影排成一列,在各处巡查。不论严寒酷暑,他们都穿着全套抢险救援服;不论晴天下雨,他们都会对所有重点位置进行无缝隙检查;人多拥挤,他们不嫌麻烦;游人稀少,他们也毫不放松。他们每天都换线路,今天先巡会址,明天就先巡红军街,就是为了让自己不因习惯而麻痹大意。

46年来,会址和陈列馆没有发生一起火灾。46年火灾“零事故”,对这样一个位于市中心、每年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的景点来说,算得上一个奇迹。

别说是会址失火,就算是会址对面的商铺失火,也不行。”“会址就像我们捧在手心里的宝,一天不巡上几遍就睡不踏实。”“只要会址平安,我们每天睁着眼睡觉都行!”这是中队官兵发自肺腑的感言,也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勇 战水斗火的最美逆行

1935年2月,为保卫遵义会议胜利果实,红一军团在红花岗与国民党九十三师激战5小时,将敌击溃。红三军团也在老鸦山与敌五十九师反复争夺,鏖战竟日,歼敌两师八个团,又在乌江岸边将俘获一千八百名残敌,创下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遵义大捷”。

2002年7月,老城步行街正在拆除的红旗商场突然发生垮塌,三名市民当场死亡,还四人被废墟掩埋,情势危急!拖得越久,被困人员的生还希望就越渺茫。时间就是生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会址中队十名消防官兵,在没有特勤装备的情况下,用手抠、用肩顶,冒着其他部分再次垮塌的危险,救出了四名被埋的市民。三名官兵因此荣立三等功。

无情最是水与火,不发威则已,发起威来,财产与生命往往被一起吞噬。会址中队的消防辖区南至丁字口,北到人民路沈阳路,东至湘江河凤凰山,西辖整个金鼎山镇。其中既有老城、丁字口等繁华闹市,也有凤凰山、金鼎山等易出现森林火灾的森林公园,环境之多样,任务之复杂,可想而知。

这支铁一样的队伍,2015年共出警299起,出动车辆 442辆,出动警力2213人,抢救被困人员65人,疏散被困人员 877人,抢救财产价值 91.7万元,保护财产价值1320.8万元。一次又一次的出动,换来的是市民生命财产一次又一次的化险为夷。

都是血肉之躯,谁能在洪水大火前保持淡定,甚至明知凶险还奋不顾身,中队官兵常说:“火,谁都怕,但我们是会址中队的兵,是红军的传人,军人之魂让我们不能后退,面对凶险,面对危难,我们更要冲锋在前。”凭借着这股“偏向虎山行”的精神,46年中,官兵们无数次创造了“最美逆行”。

在1991年“7.5”和1998年“6.24” 两次特大洪灾抢险救援中,中队官兵充分发扬英勇顽强的精神,三名同志荣立二等功,六名同志荣立三等功; 1998年“2.12”红军山扑救森林火灾中,为保护革命圣地,一名战士被烈火烧成重伤荣立二等功,三名同志荣立三等功,中队荣立集体三等功。2007年“8.03”董公寺油库油罐火灾、2011年“12.27”贵遵高速路重大交通事故、2012年“12.30”瑞星仓库火灾、2013年“12.6”春天堡火灾、2014年“6.9”静安小区火灾等重大救援战斗中,都有中队官兵冲锋在前、战胜灾难的英勇身影。

血汗换来成绩,成绩带来荣誉。2014年,会址中队在全市公安消防部队实战化执勤岗位练兵被遵义支队评为“先进中队”;2015年,被贵州省总队评为2014-2015年度全省消防部队“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5年会址中队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荣誉远不止这些,一楼的中队荣誉室里,奖状奖牌奖杯年年更新,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胜利为这支能打胜仗的队伍赢得了“名城铁军”的称号。

情 爱民之心深几许

“红军到,干人笑”。红军进入遵义的三个多月活动期间,不但留下四渡赤水、血战娄山等遗址,更留下红军为群众闹翻身、红军菩萨治病救人、红军之友拥红军、黔北花灯唱红军等军民鱼水情佳话。

2013年夏,遵义多个县区遭受大旱,自来水公司不得不隔日供水,红花岗区部分小区居民的生活用水没了保障。中队党支部知道后,组织抗旱救灾“长征突击组”,共出动车辆300人次送水1600余吨,并向困难市民送上爱心“红水桶”,所到之处,市民无不欢欣赞叹。不仅解决了市民燃眉之急,中队还承诺“红水桶”永不干涸。新时代的“红军到,干人笑”在那个大旱的夏天温馨上演。

46年里,会址中队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执法为民、服务群众的传统没有变,对人民群众的一腔热情、一腔柔情没有变,“人民消防为人民”始终是中队官兵的庄严承诺。而市民有急事难事,首先想到的也是会址中队。

市民误锁上的家门,是他们打开;故障电梯里被困者,是他们救出;爬到危险高处的孩童和宠物,也是他们救下;甚至夏天在湘江河中打捞溺水者尸体的任务,也由他们承担。

针对各种易发灾害事故,会址中队设置了详细的处置程序,要求每个官兵都必须掌握。高楼救人要准备安全绳,取钥匙要准备破拆工具,煤气泄漏要设置警示标志,取马蜂窝最好在夜间用硝烟熏昏……这些市民生活中常见的困难和麻烦要怎么处置,中队官兵都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近年来,中队共抢救遇险人员138人,惠及群众2000余人。

辖区人多范围大,情况复杂,中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等火灾发生再去补救,不如及早做好防火灭火知识宣讲,让每一个市民都成为消防安全传声筒。中队把营地建设成了市民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学校,制定了参观方案,绘制了参观示意图,培训了专门的讲解员,编写了消防知识宣传材料,150批共一万多人次的市民到这里参观学习,又将消防安全知识传播给了更多人。

除了奖状奖牌,一楼荣誉室里还有受救助市民自发送来的锦旗。“抢险救危 情系人民”、“人民消防 情系人民”、“火魔的克星 人民的勇士”、“名城卫士 一心为民”……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市民无尽的感激之情,更是中队官兵深深的爱民情怀。

责任重于泰山,人民亲如父母。在这样的信念下,46年里,中队官兵不仅守望着会址的神圣安宁,还护佑着驻地市民和游客的平安,奏响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和谐乐章。

魂 长征精神传下去

当年浴血奋战在长征路上的红军,几经磨砺,锻造出了“坚定信念、为民奉献、忠诚勇敢、艰苦奋战”的军魂;

如今昂扬奋进在振兴中华新长征路上的会址中队,将弘扬长征精神、唱响时代旋律、践行强军目标的信念,融铸成“接力长征 守护圣地 奉献人民”的队魂。

从红军长征进入遵义,已经过去了八十年。战火硝烟已经消散,遵义也从一个西南小城发展为今天的现代化都市。这块土地上的一切看上去都变了,但红军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没有变,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变,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没有变。

在会址中队,长征精神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融入了灵魂,成为了官兵们的生活方式。

就拿起床后的第一项功课——叠被子来说,中队官兵的被子,都是整整齐齐的豆腐块。这种看似简单机械又呆板的活动,其实训练了官兵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思维,也是官兵们磨砺自己心性意志的绝佳方式。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官兵们的行为逐渐从被动变为自觉,他们吃得了苦,守得住清贫。遵义市消防支队的官兵都知道, 会址中队锻炼出来的战士,个个过得硬。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建队46年,一代又一代官兵顶着年轻稚气的面孔而来,又带着坚韧不拔的品格离开,会址中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长征精神始终在老兵和新兵间默默传递。

1993年,遵义田沟煤场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时任会址消防中队长的黄大强带领五名战士组成敢死队,六个人各自用一条白毛巾掩住口鼻,就这样深入矿井下400米救援。32名被困群众被救出,两名战士却牺牲在了救援现场,黄大强也昏迷了三天三夜。二十三年过去,黄大强当时三岁的儿子黄骁也成为了会址中队的队长,站在了自己父亲当年站过的岗位上。

几十年传承,几十年发展,会址中队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队训——“忠诚、传承、无畏、奋进”。胸怀忠诚,报效国家奉献人民;心念传承,发扬长征精神;秉持无畏,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常思奋进,紧跟时代浪潮提升自己。

一条队训,四个词语,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中队官兵的心中。

时移世易,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环境,会址中队也在不断挑战自己。多年磨砺,一支“攻坚克难的战斗队、驻区发展的服务队、官兵成才的培训队、消防知识的宣传队”。成为了遵义老城一道亮丽的橙色风景。

未曾经历战火弥漫,未曾射过一颗子弹,却总是出现在危难之际、紧急关头。

当火魔猖獗,当洪水肆虐,当山崩地裂,当命悬一线,他们冲锋在前,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们跨越烈火。

他们拂去烟尘。

他们用心守护着名城的多彩和我们的财产与生命。

橙色的身影穿梭在会址周围,也深深地镌刻在人们心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 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能管住腐败吗?

    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能管住腐败吗?.jpg

    一些质疑中国共产党管不住腐败的人,将矛头直指中国的体制,认为一党执政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只有实行多党制才可能实现廉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详细]

    06-28 16-06人民日报客户端
  • 中央气象台会商关注淮河流域等地强降雨及趋势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若嘉 实习记者王亮王天雨报道6月29日,中央气象台组织全国天气会商,重点就淮河流域、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强降水天气及后期发展趋势,东北地区局地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研判。[详细]

    06-29 10-06新华网
  • 18岁考生呼吸困难:抛开胸腔 取21斤肿瘤

    手术.png

    高考前的体检中,18岁的小李胸部查出一个巨大肿瘤,高考后的第二天,他立马入住到河南省胸科医院,通过手术,医生从他胸腔中取出一个21斤重、足球大的肿瘤。幸运的是,经病理检测,瘤子为良性胸腺脂肪瘤。[详细]

    06-29 09-06大河网
  • 两学霸清华北大退学后复读再考北大:想换专业

    2013年9月,新洲一中邹英杰以664分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精密仪器和技术专业。两年后,因对专业不感兴趣,2015年3月,毅然交了退学申请。今年,他再次踏入高考考场,以总分705分的新洲状元身份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详细]

    06-29 08-06荆楚网
  • 纽约免费便民Wi-Fi太方便:学生当街看色情片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6月28日报道,纽约今年改装电话亭加设Wi-Fi功能和平板电脑,方便民众免费上网查询资讯,不过警方最近发现,许多民众都利用这项服务来当街看色情片,甚至连学生都翘课来看。[详细]

    06-29 10-06中国新闻网
  • 外媒:安倍经济学已经失败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9日报道称,对许多国家的央行人员来说,过去几周并不愉快——并且没有比不幸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更不愉快的了。摩根大通驻东京的正道安达指出:“1亿总活跃国民计划这个名字本身,就暗示日本不会依赖外来移民。[详细]

    06-29 10-06中国经济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