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口述史历史协会指导教师武黎嵩在发表演讲。 武黎嵩供图 摄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调查行动启动。 武黎嵩供图 摄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口述史历史协会指导教师武黎嵩9日在南京大学受访时透露,截至9月末,仍健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有111位。他们对幸存者老人展开的口述史调查时间紧迫,势在必行。这次口述史调查采用国际标准,档案将与国际接轨。
今年9月30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学共同发起口述史调查行动。团队将对记忆清晰、身体尚好的50位幸存者进行口述史调查,强化那段历史的记忆与烙印。
目前准备工作已就绪,下周团队将走访第一批幸存者。
南京大屠杀事件距今79年,在世的“活人证”已迈入古稀行列,平均年龄超80岁。幸存者老人5年前约有200位,至今年1月为133位,数量急剧减少。
对这些历史见证人,南京曾在1984年、1991年和1997年进行过3次大规模幸存者普查。21世纪初,在宁高校多次组织大学生“地毯式”寻访人证,搜集证词。2012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幸存者)口述史分会成立,标志着南京启动新一轮抢救幸存者证言的行动。
寻找最后的记忆和证言——武黎嵩觉得刻不容缓。与上世纪的调查相比,当下,历史学者有了更先进的硬件条件、更宽阔的国际视野。他表示,这一次,口述史调查将采用口述提纲、多次访问等机制,形成完备的个人档案和史料整理档案,与口述史调查国际惯例接轨。
历史学者的史学观和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从关注老人的受害史,慢慢转向关注微观生命历程、大历史事件对小人物一生的影响。
武黎嵩说,有过世纪跨越的幸存者老人,是南京大屠杀亲历者、民国旧都市民、新中国富庶江南地区人士,他们的一生承载了近代史的沧桑巨变。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有各自的小家庭,史学家更应倾注于南京大屠杀对他们的人生、人性和家族产生的巨变、打上的烙印。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认为,他们必须坚持做下去。“南京大屠杀已被写入‘世界记忆遗产’,却即将失去活着的亲历者。我们要和他们一起,最后一次回到历史现场,回到记忆深处。”
本轮口述史调查成果,拟在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80周年祭的2017年结集出版。(完)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毛德勋
在村委会,村计生委员王兴发告诉记者,全村共7个小组,1820口人,主要种植制种玉米、大田玉米、萝卜、土豆等作物,还有许多养殖户,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对于每亩1400元的补偿标准,杨副厅长表示,因为农户确实存在过错,所以不能按照无过错种植制种玉米的标准进行...[详细]
虽患有重病,但佳佳从不缺席一堂课。遂打电话通知蒋全芳接孩子,才恍然得知佳佳自幼患有重病,需每月到医院输血。我真想我的病能全好,让我奶奶也好轻松一下,她也好快快乐乐地度过晚年,让我奶奶也好xiangshou(享受)天伦之乐。[详细]
10月2日,晚7点,万达星巴克王老师表弟,28岁,箭头对应的是“无车恒大有一套房”、“本科学电脑的”、“基建营门店修电脑”。10月3日下午3点,万达星巴克,老张朋友儿子“拆迁户开宝马”、“大专土木”、“拉施工队有几台挖掘机”。[详细]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英国最多产代孕妈妈卡罗勒·霍洛克(Carole Horlock)希望在她50岁时能生育第16个和第17个孩子,即使医生告诉她这将危及其生命。[详细]
10月9日对韩国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一天是韩国的“韩文日”。成硕摄 人民网首尔10月9日电(成硕)10月9日对韩国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一天是韩国的“韩文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