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017-01-16 08:48:00 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 蔡长春

  编者按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会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2017年政法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孟建柱同志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从今天起,本报在一版开设专栏,对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解读。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何及时发现、有效应对矛盾风险,是政法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忧患意识,提高政治警觉,增强工作预见性,全面提升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讲话中要求,政法机关要把制度优势与技术优势结合起来,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对各类矛盾风险发现、防范、化解、管控能力。

  矛盾风险立足预测预警预防

  2017年,我们党将召开十九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做好今年政法工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政法机关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

  1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指出,政治安全是国家稳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政治前提和保障。要切实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入分析研判可能影响政治安全的风险,对可能演化成危害政治安全案事件的苗头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起势成事,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维护社会大局稳定面临新压力。

  会议指出,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复杂程度加深,公共安全风险增多,防范化解管控难度大。

  新形势下,违法犯罪形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据了解,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交通、通信日益发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动,新型违法犯罪大量涌现,传统违法犯罪不断变换手法,动态化、团伙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特点突出。

  不仅如此,公共安全隐患也日趋严重。

  石油、化工等领域起火、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寄递物流渠道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民航、高铁、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风险高,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建筑、地下空间和城中村、棚户区火灾隐患多。

  会议认为,福建、江西、重庆等地探索建立社会稳定指数信息系统,通过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对案情、社情、舆情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努力实现对各类矛盾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值得借鉴。

  面对各类矛盾风险,会议进一步要求,政法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深入研究它们的演变趋势,立足于预测预警预防,推动理念、制度、机制创新,以提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能力。

  推动做好特定利益群体工作

  社会治理是一门大学问,重在协调好利益关系,要在稳人心、得民心。只有积极推动做好特定利益群体工作,才能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基础。

  会议要求,政法机关要坚持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推动有关地方、部门把维稳与维权、解困结合起来,积极稳妥解决特定利益群体合法合理诉求,让他们从党和政府方针政策中得到实惠,以有利于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防范打击经济犯罪,事关经济安全、社会稳定。

  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高发,金融市场乱象不少,极易诱发和加剧金融风险。

  山东等地建立起金融风险防控预警平台,在资产端和资金端开展实时监测,推动建立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了对金融风险发现、防范和处置的水平。

  广东等地建立起新型经济犯罪研究中心,加强对经济犯罪前瞻性研究,加强资金查控等经济犯罪侦查专门手段建设,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了对经济犯罪的防范打击能力。

  会议提出,政法机关要借鉴山东、广东等地的经验做法,以防控金融风险为重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消除一批风险点。

  针对非法集资、网络传销、地下钱庄、假币、银行卡、涉税等经济犯罪,会议要求,要坚持打早打小,深入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

  具体操作上,要依法查办金融、证券、期货等资本市场犯罪,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把打击犯罪与化解风险、维护稳定统筹起来,积极推动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有机衔接,综合运用刑事、非刑事手段处置化解风险。

  “e租宝”、“泛亚”、中晋系等非法集资案件引发社会关注。对此,会议要求完善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依法处置机制,加快重大非法集资案件依法处置进度,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

  “邻避”问题的实质是群众对发展权、环境权的深度关切,解决之道关键在于找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平衡点。

  会议要求借鉴山东海阳等地推进核电建设项目的做法,在政府、企业、群众间搭建沟通交流协商平台,完善利益补偿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减少“邻避”问题。

  健全落实矛盾排查化解机制

  社会矛盾往往有一个从萌芽到成势的过程。检验社会治理水平高低,要看社会矛盾爆发后应急处置能力,更要看常态情况下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效果。

  会议提出,要借鉴重庆、四川等地运用大数据对社会矛盾进行研判、预警的做法,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常态化排查发现机制。对排查发现的社会矛盾,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原则,逐一落实工作责任,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福建厦门曾厝垵通过自治共治,由过去的城中村,变成了现在的富裕美丽和谐社区。孟建柱在此次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说:“这启示我们,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智慧在民间,活力在基层。对基层群众有能力办好的公共事务,我们要善于顺应民意、因势利导,通过发挥自治公约、市场机制、传统道德文化等约束激励作用,让群众的事由群众商量办,努力打造利益与责任统一的命运共同体,形成共建共享新格局。”

  会议要求,在工作中,政法机关要坚持专群结合、善用众力众智,通过加强综治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统筹好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等部门力量,运用好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学和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制度化渠道,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

  近年来,全国信访形势总体平稳。信访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会议提出,要按照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的要求,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提升信访工作水平;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实施办法,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推广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信访应用和远程视频接访,推动把群众信访纳入有序化轨道,减少群众诉求表达的随意性。

  本报北京1月15日讯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解西伟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