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体验360行之【230】给动物“第二次生命”

2017-06-27 09:42:52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剥制一个鹦鹉,连眼皮也要完整保留。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工作台的墙壁上,贴有各种各样野生动物的照片。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打磨胎体。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为北极狐标本整形。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为北极狐标本整形。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整理孔雀标本。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固定皮张。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处理袋鼠标本。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标本制作师正在处理鲨鱼皮张。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缝制鲨鱼皮张。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鱼的皮张收缩性很大,属于标本制作里难度比较大的。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张健氢给猕猴塑造五官。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雕刻猕猴的眼睛。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像与不像,眼神很重要。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边对照照片边调整。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处理猕猴的嘴巴。

  体验地点:湖州安吉

  体验职业:动物标本制作师

  啸动山林的下山虎,风中奔跑的麋鹿,树上攀援的猕猴……当你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你会看到来自七大洲的近15万件珍贵动物标本,它们活灵活现,述说着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历程。

  这些逼真的动物标本是怎么来的?近日,记者来到安吉浙博动物标本制作有限公司,跟随标本制作师张健氢体验一天他的工作。

  剥制,小心保存一根睫毛

  在安吉中南百草原景区旁边有一条街,街道两旁是各种制作公司。其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区里“挤”着两三家公司,顺着水泥路往里走,最里面有个其貌不扬的小房子,张健氢的工作室就在那里。

  一推开门,记者简直惊呆了:跳跃的袋鼠、开屏的孔雀、四处张望的白狐、畅游的鲸鱼……桌子上、墙上、屋顶堆满了珍贵动物标本,有的已完成,有的还是半成品,十分逼真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打招呼。

  在一张破旧桌子后头,记者发现了张健氢,正在专心致志的用手术刀解剖一只绿头鹦鹉。他身材高大,带着厚厚的玻璃眼镜,一副学者风范。据他介绍,制作室共上下三层,保存着两百多个种类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爬行类、海洋鱼类、鸟类等,应有尽有。目前公司里共有四位标本制作师,订单主要来自博物馆等地。

  标本制作包括剥制、皮张处理、制作胎体、覆皮、整形等五六道工序,取皮是第一步。张健氢手里的这只绿头鹦鹉是一个多月前从动物园运来的,由于生病死掉了,出于科普需要,要把它制作成标本展示。

  只见他拿着一根绣花针大小的解剖刀,先小心翼翼地拨开鹦鹉胸前羽毛,然而顺着胸骨生长方向,一点点分离皮肉。看着似乎很简单,记者也要求上手。然而刚一凑近,一股尸体散发出的腐臭气就直冲鼻孔,熏的人直犯恶心。带着厚厚的塑胶手套,手术刀似乎也不听使唤,一刀深一刀浅,差点把皮划破几个口子。

  张健氢告诉记者,取皮是做标本制作师的基本功,也最考验人。需要下巧劲儿,像庖丁解牛一样,顺着动物的皮肤肌理下刀,同时也要肯下“绣花功夫”,没有耐心的人一定是做不好。他接过手术刀,浑然不觉扑面而来的尸臭味,一刀一刀小心剥制,自得其乐。大约一小时后,他取下来的鹦鹉皮毛甚至还保留完整的眼皮。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剥离下来的猕猴皮张上还能看到一根根晶莹的睫毛。

  提起剥制,至今让张健氢印象深刻的,是取鲸鱼的皮张。十多年前,一只身长12米多的大肢鲸在广东番禺搁浅了,出于科研目的,需要做成标本。他和六七个标本制作师一起赶过去,在一公里外就闻到那股腐臭味了。三伏天里,他们在海边奋战了三天三夜,剥下来的皮足足有一吨重。

  塑造,让它们“动”起来

  在张健氢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雕塑刀、整形刀、止血钳、磨刀机、颜料板,以及用于标本组装和木托制作的钢筋、电焊、螺丝、扳手、水管钳等。原来,标本制作师不仅要当庖丁、雕塑师,还要当画师、做木工、钳工、钣金工等。

  取下来的鹦鹉皮需要泡在特制的防腐水里,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作为标本制作的材料。工作室里,一个徒弟正在打磨一个老虎标本胎体模型,在等待间隙张健氢上前指导。这是一个上山虎,雄壮的身躯前倾,头部高昂,尾巴压低,身上肌肉一块块清晰可见。

  塑造标本胎体模型,是标本制作最关键的一步。博物馆里那些动物标本各种各样姿态,都是靠标本制作师一手塑造出来的。动物奔跑时重心在哪里?跳跃时哪只脚用力?空中失重状态下,姿态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琢磨。早年张健氢为了更好还原动物运动姿态,曾经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到动物园观察拍照,积累的资料有厚厚一摞。

  眼前这个上山虎栩栩如生,但运动姿态看着却有些别扭,但又找不出原因,于是徒弟向张健氢“求救”。张健氢仔细绕了一圈看了下,指出了原因:老虎左前脚抬起,右前脚支撑受力,则右肩胛应向前耸起,位置比左肩胛高,而这个雕塑却把受力点放在了左肩胛,徒弟恍然大悟。

  张健氢今年38岁,最早在一家工厂设计模具,由于塑形天赋,被一位雕塑大师看中,选中作学徒,因此具备了美术、雕塑功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广东番禺野生动物世界接触到了标本制作师这个职业,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他还自学了动物解剖、运动学知识。

  他解剖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成年大猩猩,至今他对解剖的过程还印象深刻。当解剖刀划过猩猩的胸部,内脏掉落下来时,他恶心的直想吐。然而,这是每个标本制作师必须经历的过程,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至今他做的最为得意的一个作品是一个马标本,花了他整整四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马的外观,还能看到它的内脏、血管、肠道等,而这些都是手工雕刻上去的,为此,张健氢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资料,研究马的身体构造。

  整形,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下午,一只猕猴标本的皮张和胎体都处理好了,就等着整形,张健氢接过了手。只见他一手捏着雕塑泥,一手拿着覆好皮的猕猴胎体,着手塑造五官。

  标本是仅“形似”还是“形神兼备”,关键在整形。只见张健氢先拿雕塑泥在光滑的胎体上捏出五官的大概轮廓。然后把皮覆上去,根据猕猴脸部纹路,具体修饰。推眉弓、捏鼻梁、塑嘴巴,随着一双灵巧的手上下翻动,一只调皮的猴子脸部形象渐渐跳脱出来。然而,快做好时,张健氢仔细看了看不是很满意,一切又推倒重来。

  在张健氢看来,好的标本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一定要首先符合实际,其次要看起来自然。曾经他接博物馆的订单,要求做一只下山虎,表情要要十分凶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凶猛的老虎一定是睁圆眼睛,露出一排锋利的牙齿。但是经过张健氢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中的老虎发怒时,瞳孔是收紧的,眼皮稍稍盖住了瞳孔,牙齿不完全外露。这件作品,得到了博物馆老师的表扬。

  张健氢从业十几年做过上千个标本,他觉得这不仅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标本就是一件艺术品。他做过的最小的动物标本是一只甲壳虫。不同于以往的虫标本,它并不是拿图钉固定的,而是靠机械腿的力量,而它腿部的毛发一根根清晰可见,足以以假乱真。

  标本制作是一项冷门而特殊的技艺,目前在中国不足百人,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这个学科,大多是靠师傅手把手教。从业至今,张健氢带过六七十个徒弟,而他对徒弟的首要要求是自己本身就喜爱动物。他回忆,曾经有一个徒弟当初并不喜欢这行,迫于生存压力来跟他学,结果每个环节都会,但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标本。

  张健氢自己做标本,常常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在工作时别人跟他聊天,等做完,别人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琢磨,比如他常常自己去网上搜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图片做雕塑模型,有时,还主动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找博物馆的生物学专家请教等。

  记者手记:爱一行,干一行

  在张健氢身边采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标本制作是一个又脏又苦的行业,腐臭的动物尸体、散发着腥味的皮张、发出刺鼻气味的药水,让人在现场几乎不能呼吸。而张健氢毫不介意,寻找工具,剥制,雕刻,整形,一幅乐此不疲的样子。

  张健氢本不是学美术和动物专业出身,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他自学了美术、动物学知识,他做的标本,连博物馆的专家们也伸出大拇指。标本师并不高薪,甚至有时赚得的薪水仅够养家糊口,但他并不介意。

  采访中,张健氢提到的那个徒弟让我记忆犹新,出于养家糊口需要他从事了这个行业,虽然每个环节都会,但仍然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标本制作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曾说道,“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人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强调的是敬业精神,却有时也忽略了人的主观创造性。其实,在你能够选择的时候,不妨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行,不仅更容易入行,也更容易成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