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
“月宫一号”实验舱内各种作物生长良好,它们将为舱内成员提供食物和氧气。
本报讯(记者张航 文并摄)在高度密闭的实验舱里开展科研和生活,食物、水甚至氧气都完全依靠循环式自给自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365”实验备受关注。今天,第二批实验志愿者将进入“月宫一号”实验舱,接替首批志愿者的工作,他们将在密闭舱内独立生活长达200天。如果成功,就将创造人类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密闭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今年5月10日,“月宫365”实验启动。首批4名实验志愿者进入高度密闭的“月宫一号”实验舱,开始实验、生活。在此后的60天,这些志愿者完全依靠舱内种植作物产生的氧气呼吸,食用自己种植的作物、蔬菜,水也是循环使用。首批志愿者中的舰长刘慧告诉记者,他们在舱内60天的生活非常愉快,留下难忘的记忆,“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做饭,还能喝下午茶。舱内的农作物生长也非常顺利,已经开始采摘,我们吃上了自己种的茄子、辣椒等。”
今天上午9点半,第二批志愿者和第一批志愿者开始交班。第二批志愿者的人数与第一批相同,也是两男两女。他们首先入舱,与第一批志愿者进行长达10个小时的交接,“交接流程非常详细,这个时间段‘月宫一号’将承受8人入驻的超强负荷,氧气消耗等挑战非常大,我们会密切关注。”该实验负责人、北航教授刘红对记者说。下午首批志愿者出舱以后将立即前往医院,进行为期三天的医学观察。
面对即将开始的200天超长密闭生活,第二批志愿者中的舰长刘光辉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据悉,第二批志愿者将研究在不同代谢水平的乘组变换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和发展系统长期运行调控技术。此外,实验还将研究人长期在幽闭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负责进行健康观察的志愿者王伟告诉记者,在这200天之中将开展“关窗”实验,届时舱内人员将无法看到舱外的世界,包括白天黑夜,“这个实验预计将长达1个月,我们会密切关注、测试志愿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有医学学习背景的王伟说。
据悉,“月宫一号”即“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该技术,这项研究对保障中国载人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是未来月球、火星基地等载人深空探测所需的十大关键技术之一,且由于其难度和复杂性高而优先级最高。“月宫一号”实验团队利用此次“月宫365”大科学实验,将要验证和探索多项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技术,推动中国航天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是完成世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国领航的重要契机。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
2017年6月19日0时1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9A卫星,这是一颗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我国首颗国产直播卫星,如果成功入轨,也将成为我国首次覆盖南海海域的国产直播卫星。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飞控试验队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密切配...[详细]
题:李克强中南海座谈会传递中国经济三大判断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董事长刘明忠则“现身说法”:该公司已扭转了连续3年亏损的局面,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5%。[详细]
“大家看好了,我现在可要把这盆面吃下去了。” 一个梳着团子头、瘦瘦小小的姑娘对观看直播的观众如是说,而她所说的“这盆面”是足有洗脸盆那么大的满满一盆热汤面,几分钟后这盆面被吃得连汤都不剩,擦擦嘴姑娘还笑靥如花地和大家说只吃了半饱。[详细]
7月6日下午,身为重庆荣昌火车站值班员的徐前凯正在进行货运车进站调度,突然,铁道上蹿出来一名老太,可能处于惊吓等原因,愣在了铁轨中间。徐前凯下意识跳下火车,来不及站稳,一个箭步冲上前,想将老人拽离轨道,但没有成功。[详细]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新任女性家庭部长官郑铉栢10日访问位于京畿道广州市的慰安妇养老院“分享之家”。郑铉栢称,韩政府将在首尔市区建日本军慰安妇博物馆。[详细]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6日报道,马来西亚柔佛州首府柔佛巴鲁的男子丹尼士·霍和家人在徒步旅行途中发现了一条看似蛇的锤头状蠕虫,他们拍下视频,并上传社交平台。但是当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的时候,它会吃掉自己:消化自己的组织——甚至自己的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