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51个蓝天 “环保先锋”通化铁腕治污“绿色蜕变”

2017-08-13 13:07:35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新社通化8月13日电 (郭佳)一年365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有351天。被一些城市视为“绿色生活”奢侈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对于吉林省通化县来说不过是生活的常态。

  不过,这座被群山环抱的县城并非从来如此。据《通化县志》记载,1969年,通化县县城所在地快大茂镇还只是一条“丁字街”,在城市迅速扩张的年代,这里也曾有过工业污染、河流干涸、垃圾成山的时候。

  49岁的孟宪红亲身经历了通化的这场蜕变。

  他是土生土长的通化人,19岁就进入当地一家化工企业。三年前,身为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的孟宪红差点没了工作。原来,由于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污染严重、市场波动等原因,企业一度亏损十分严重。

  “最困难的时候,员工甚至三四个月领不到工资。”孟宪红说,那时候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该公司副总经理齐文君说,转机出现在2015年,企业与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一举投入6800万元人民币搞环保。

  令孟宪红没想到的是,“环保搞出了经济效益”。

  原来年产10万吨合成氨、13万吨尿素生产线升级改造后,不仅产量分别上升到18万吨、30万吨,同时,这项新战略、新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让昔日的污染大户实现了零排放。

  更为重要的是,过去外排尾气中的硫化物“变废为宝”被转化成硫酸铵。“硫酸铵每年产值现在能达到300万元。”齐文君说。

  目前,这家老化工厂已转身成为新型的集化肥、煤化工和生物质加工于一体综合性现代绿色能源企业。

  这家公司的变化,成为通化打造令人羡慕的“绿色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是国家级生态县,大气质量必须保证。”通化县环保局局长刘玉山说,生态红线面前谁都没有特权。

  这位局长所言不虚,上任后就以“铁腕治污”而闻名。在国家生态县建设期间,连续两年淘汰了76台燃煤锅炉。

  通化一边关停超标排放企业,一边引进了热电联产背压机组项目。“这种清洁高效煤电项目减排量能达到95%,同时,每年还能提供数千万元税收。”刘玉山说。

  如今的通化与大多数有着漫长冬季供暖期的中国北方城市一个鲜明的不同之处在于,县城内几乎看不见高耸的烟囱。

  此外,通化县还通过实施湿地恢复、河流治理、人工林恢复等多项举措,有效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提高了生态安全维护能力。

  “通化县一直坚持绿色发展之路,没有任何一届班子偏离过这个路线。”通化县县长孙继民表示,我们敢于向高污染项目说“不”,即便体量再大也不行。(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 各地陆续出台租房新政:租房可落户 可就近上学

    各地陆续出台租房新政:租房可落户-可就近上学.jpg

    业内人士认为,若租房不能落户,租购同权便无从谈起,租房落户有助保障租赁群体权益,更多城市或跟进。业内人士认为,若租房不能落户,租购同权便无从谈起,租房落户有助保障租赁群体权益,更多城市或跟进。[详细]

    08-13 07-08央视网
  • 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月启动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并于昨天(12日)下午在深圳举行启动仪式。此次开展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详细]

    08-13 12-08央广网
  • 乱石飞泻他涉险逆行 九寨沟最美逆行照刷爆朋友圈

    逆行1.png

    8月11日,一张九寨沟地震救援现场照片刷爆朋友圈:乱石飞泻处,众人逃离时,一位武警战士却逆行冲向塌方地段。经过多方寻找,这位在滚石危险中的逆行英雄,其身份也终于揭开,他就是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十三中队士官张国全。[详细]

    08-12 09-08华西都市报
  • 女大学生被骗8800元学费 88岁老人捐助1500元

    “钱虽然不多,但请交给小李,希望她能先将贷款还了。” 88岁的徐树贵老人看了9日的西安晚报《女大学生网购遭诈骗 8200元学费生活费没了》这篇报道后,决定捐出1500元钱帮助小李同学。徐树贵老人看到本报报道后,来到报社捐款。[详细]

    08-12 09-08西安晚报
  • 免费WiFi遇生存困境 专家预测未来或退出历史舞台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由于投入高、回报低,再加上提速降费的冲击,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越来越不好用了。流量。[详细]

    08-13 13-08中国广播网
  • “熊猫小记者”郑和队结束活动返回成都

    :“熊猫小记者”全球追访“一带一路”大型公益新闻接力行动开展以来,郑和队成为第一支结束学习访问的队伍,8月11日从吉隆坡启程回到成都。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像这样青少年间的交流,可以达到增进中马两国人民友谊目的。[详细]

    08-13 13-08国际在线
相关新闻